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案例库 > 舆情报告 正文

2016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发布 需用改革获得感对冲社会焦虑

发布时间:2016-12-23 11:45:50 来源: 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12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京举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6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作为专题报告被蓝皮书收录。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连续第十年撰写年度互联网舆情报告,作者为祝华新、潘宇峰、陈晓冉。

  《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总结,对本年度蓝皮书覆盖时段(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内每月热度排名前50的600件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刻画出过去一年的互联网舆论压力状况。

  (一)公共管理类承载舆情压力最高

  本报告将热点事件分为公共管理、社会矛盾、公共安全、企业舆情等八大类别,研究显示: ①2016年的舆情热点事件讨论热度较2015年有明显下降,时政话题的网民关注度的持续低迷,使得舆论场的整体压力有所缓解。②公共管理依然是舆情事件最多发生的领域,且舆情压力指数已经超越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聚焦点,位列第一。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布的各类法令、政策、规章以及执行的方式方法,是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③随着魏则西事件、如家和颐酒店女子遇袭案等涉企舆情事件的热议,企业危机事件成为本年度互联网舆情的爆点。近年来,政府舆情应对能力上升,而企业在舆情危机应对方面的脆弱性凸显出来。④吏治反腐事件在本年度的平均热度和舆情压力指数均有显著下降,提示反腐红利释放。

  (二)舆情热点向城市居民群体转移

  2016年的舆情事件,更多地涉及城市居民、中等收入阶层关注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人格尊严和法治保障。如教育类舆情(如常州“毒土地”事件、北京等多个城市“毒跑道”事件、湖北江苏“减招”风波)、医疗类舆情(如广州医生陈仲伟被患者杀害、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山东非法疫苗案)、金融类舆情(如股市“熔断”、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案)、各城市新一轮楼市调控、网约车合法化进程、如家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等。这些提示舆情事件有从利益受损群体向国民主力阶层扩散的趋势。比较典型的是,城市居民在雷洋案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担心“今天不关心雷洋,下一个遭遇不测的就是自己”。而事关收入多寡“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定为高收入群体,要加税”的传闻,也引发城市居民吐槽。

  (三)“广场式舆论”与“茶馆式舆论”背离

  近年来,在微博、BBS、新闻跟帖等公开的“广场式舆论”中拥护政府和体制的声音占了上风;对公共治理的“吐槽”下沉到微信群、线下私人聚会等小众、私密的“茶馆式舆论”中。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如适度包容网民公开发声,让网络反映基层治理存在的矛盾,提出意见诉求,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场式舆论”风平浪静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还需要仔细体察“茶馆式舆论”的潜流和线下的社会问题,毕竟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才是釜底抽薪的舆情应对法。

  总体而言,2016年,网络舆情呈现出显性舆论场热度下降、杂音减少,但隐性與论场暗流涌动。舆情热点从城乡结合部向一线城市漫延。在热点舆情背后,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深层矛盾和公众的内心郁结,主要体现为三个阶层的集体焦虑——“底层诉求”、“新中产焦虑”、“体制内信心”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展示十八大以来严厉反腐、全面深化改革给社会各阶层带来的“获得感”,以对冲这种“集体焦虑”。

标签:舆情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