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央媒看浙江 正文

嘉兴“三治融合”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8-09-13 11:46: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董碧水

  “自治,春风化雨;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润物无声。”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贤龙说。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首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依靠培育和激发乡村社会的自治力量和自治活力,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格局。

  2017年,“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嘉兴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孙贤龙说,到2013年,嘉兴已实现平安创建“八连冠、满堂红”,但随着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很多社会新问题不断出现,传统的治理机制、治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在千头万绪的社会现象背后,法制观念淡薄、社会道德滑坡、基层自治缺少空间等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找到化解社会转型期疑难杂症的药方?

  位于桐乡市城乡接合部的高桥街道因为高铁的开通,全域进入大开发、大建设,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多数是由拆迁补偿等引起,这给政府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回顾当时,高桥街道负责人不无感慨。

  2013年,借鉴“枫桥经验”,在以往自治、法治、德治各自“单兵作战”的基础上,高桥街道首次提出“三治融合”的“联合兵团”做法,在党政主导下,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手段,建起“百姓参政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有效地预防、减少和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

  “自治为本、法治为要、德治为基”,高桥街道“摸着石头过河”走出的社会治理困境,给了嘉兴启示,并将其从桐乡推向整个嘉兴。

  为推动社会治理由“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转变,嘉兴市推动健全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建起由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等“两会三团”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并在全省率先公布37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履行职责事项和40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全市1151个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

  与此同时,该市改变以往政府对乡村社区事务大包大揽的做法,通过村(居)民议事、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民主评议等,推动乡村社区事务由“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各级行政部门也带头强化法治思维,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并努力倡导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还通过“红黑榜”,强化对乡村社区居民的道德约束和“德治”引领。

  “‘三治’恰好是可以付诸实践破难解题的良方。”嘉兴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嘉兴实现了法律顾问每一个村(社区)的全覆盖,100%的村(社区)制定修订了被称为“小宪法”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培育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1.5万多家。去年,全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达到14.76亿元。“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之下社会管理的方式,让社会与群众互动的同时,也改变了基层村(社区)的行政化倾向。”

  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原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纠纷丛生。该村在推进“三治融合”后,探索创新村务公决法:全村557户,凡村里大事,每户一票,先民主讨论,再投票表决。从宅基地到二轮土地承包,从集体投资到土地征用,从修桥铺路到村庄整治,这些年来,村里的29个重大事项全部先通过村务公决,再付诸实施。

  洪溪村党总支书记陈俐勤说,“三治融合”唤醒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心气顺了,人心齐了”,洪溪村面貌随之发生大变化。如今的洪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美丽村、文明村。

  水乡乌镇是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区,全镇办起了几百家家庭小旅馆。但由于条件所限,小旅馆领不到营业证照,多年来,政府一管就死,不管则乱,关关停停,成为当地一大矛盾焦点。

  推行“三治融合”的新做法后,桐乡市“变堵为疏”,组织家庭旅馆经营者成立了“乌镇人家民宿行业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从乱到治,乌镇家庭旅馆业由此“合法经营成风”。

标签:嘉兴;三治融合;基层;自治;乡村治理编辑:张达磊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