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依常山县第一高峰白菊花尖的东案乡梅树底村,是衢州最后一个通电的行政村,也曾是远近闻名的贫穷落后村,这里的村民大多靠出外打工为生。但短短10年间,它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却完全变了模样,不仅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的“穷小弟”共发展。
梅树底村下辖8个自然村,现有1300多人。过去,有上百户人家都住在900米的高山上,沟深路远,房子也破破烂烂。“嫁人不嫁梅树底”,曾是当地的一句口头禅。
如今的梅树底村却大变样。山坡上,一幢幢精品民宿古朴典雅,甚是惹眼;山脚下,工人们正忙着建设的高端体育运动度假区,向世人昭示着它的“时尚”靓丽。
“山区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村支书王为平介绍,一度“守着金饭碗,过着苦日子”的梅树底人,在2010年才“开窍”,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横下一条心,决定把村里的生态优势提升好、利用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当年夏天,村干部带领100多户村民肩挑手扛、就地取材,用自筹的20余万元,在山腰沿溪建起了一条长7.5公里、宽1米多的游步道,串起了村里的山水林田湖等观景点。
“那时,很多村民在外打工,一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但他们却心甘情愿回村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就是要改变穷山村的旧面貌。” 64岁的村民甘土生说起建游步道的往事,很是感慨。
路修好了,渐渐地,游客多了起来。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从中窥见了商机,纷纷回乡发展。 “现在我一年有六七十万元收入,并请了六七名村民当帮工。”最早一位回乡开农家乐的村民阮土根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环境,还吸引了“村上酒舍·望梅山房”等数十个外来项目的投资入驻。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梅树底村,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全村20多个民宿、农家乐,一年的经营收入超1500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6年的“几乎为零”增加到了51万元。
自己富不算富。2019年以来,在梅树底的带动下,同在白菊花尖山脚的金源村也学习“老大哥”,开始大力发展民宿;临近的芳村镇井河村的胡柚等农土特产,也畅销了起来。
致富带头人王为平,还成了临近的芳村镇修书村的兴村导师。“去年,在梅树底村的帮助下,修书村完成了村集体消薄任务。”采访时,修书村党支部书记徐春文高兴地说。
常山县文广旅体局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依托梅树底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他们还将修书村、金源村等纳入到新规划的梅树底景区观光带中,给几个村带去更多的发展红利。
一条高山游步道发轫的致富路,正带领大家齐头并进,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