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姑娘蒋裕燕获亚残运女子100米仰泳S6级冠军
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记者 谢丹颖 张苗 沈听雨)10月23日,杭州亚残运会女子100米仰泳S6级决赛上,中国选手蒋裕燕(肢残)以1分20秒58的成绩斩获该项比赛金牌,打破了亚洲纪录。对此,这个绍兴囡爽朗笑道:“这个成绩也出乎了我的意料,没想到杭州泳池这么好游!”
记者初见蒋裕燕,是在浙江省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室外已是微凉。“本想跟‘春游哥哥’(牛钰,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腿,又被称作“钢腿女孩”)一样,脱下假肢的海绵,直接踩着小钢腿上街,多酷!但训练、比赛就没停过,一直错过能露腿的季节。”她用左手拍了拍套在长裤里的右腿假肢,颇有些遗憾。
尽管离满19周岁还有一个月,不过“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这个身份,已与蒋裕燕相伴了6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斩获4金、雅加达亚残运会上勇夺3金、东京残奥会上摘得2枚金牌,多次破赛会纪录……荣誉很多,但她的故事,不只是破纪录、勇夺冠,最吸引人的,是她作为新一代残疾人运动员,始终保持拼搏、向上的姿态,做好一个个选择,实现一步步飞跃。
竞技体育的快乐,无与伦比
蒋裕燕不只一次说过,喜欢玩水是她走上游泳这条路的“终极原因”。
生于水乡,夏天玩水,是一大乐事。而正儿八经游泳,始于5岁的夏天。蒋裕燕只记得,那个夏天很热,妈妈承诺带她“去玩个更好玩的水”。
“当时,我妈压根没想到,她女儿竟有潜力游职业。”让蒋裕燕学游泳,仅是出于“掉水里能自救”“纠正车祸导致的脊柱侧弯”这两个直接而朴素的愿望。
这场车祸,发生在蒋裕燕3岁那年,让她失去了右手、右腿。因为从小学的就是依靠左手、左腿生活,蒋裕燕习惯了只用它们做任何事。但游泳,对她来说无疑还是颇具难度的。
“浮起来就不受控制,停下来便直沉到底。”蒋裕燕告诉记者,在水中保持身体平衡,是她首先要克服的难题。“别人都从蛙泳学起,而我只能直接学自由泳。”她说,“即便是现在,蛙泳的成绩,还是不理想。”
虽难以保持平衡,但一期15节游泳课,“游着游着就会了。”蒋裕燕说,自己学得也不比别的小朋友慢。
讲述这段“入门”经历,一直出现在她话语间的词,是“喜欢”。“在水里,像鱼一样,它有一条尾巴,我有一条腿,进退起伏丝滑,在水里享受自由。”她调整坐姿,挺直腰背道,“我是真的很喜欢游泳。”
运动带来快乐,但当游泳成为职业就要面临新的挑战了——一个12公里结束了,清零,明天又是一个新的12公里。一个来回100米,10个一组、20个一组,日复一日,年年如此。“训练肯定枯燥,还好记着的都是好成绩了,没地安放训练的苦与累。”她至今依旧记得,2014年第一次跃入赛场泳道,竞技的快感击中年仅10岁的自己,像触电一样,让乏味的训练时光荡起涟漪。
从省到全国,再到洲际赛事和世界赛事,蒋裕燕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她想象的更广阔,竞技体育的迷人,也远比她想象的更深刻,“这种快乐,无与伦比。”
教练期待的理想运动员
在浙江省残疾人文体中心游泳教练冯洁看来,蒋裕燕是一名天生的竞技选手。“即便是训练,她那好胜心,都快溢出水面了。”冯洁调侃道,“她不仅喜欢比,还专挑残疾等级更轻的男运动员做对手。”
采访的那天,S6级的蒋裕燕位于泳池第二道,她的“搭子”是一名S11级视力障碍男运动员。每次训练,她都紧紧“咬”着他,向前追赶。冯洁站在泳池的另一端,掐着表,不断给出动作意见,催促她“再快一点”。
“遇强则强吧。”蒋裕燕告诉记者,最近的一场比赛,是领先半个身位的乌克兰选手,让她游出了100米自由泳的个人最好成绩。“这个成绩,放到东京残奥会女子自由泳100米S7级比赛上,都妥妥拿金牌。”她有些遗憾道,“我有突破,但对手进步更大。后槽牙都快咬碎了,还是没能追上。”
蒋裕燕的运动员生涯,从2017年2月进入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开始。这位年轻小将,很快出了成绩——一年后的雅加达亚残运会,斩获三金一银。被问及为何短短一年内获此佳绩?她不假思索答道:“基础打得好。”
小学、初中、高中,蒋裕燕读的都不是特殊学校,所以她习惯用健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游泳亦如此。她并没有走专门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选拔体系。“算是机缘巧合”,2011年暑假,她进了绍兴市体校游泳队。她也是单永刚教练带教的第一个残疾人学生。“队里一视同仁,别人练6千米,我也游6千米。”蒋裕燕坦言,那段时间,每天都在不停地追,很累,“但睡一觉就好了,第二天又是一条好汉。”
“少体校里就没落后很多,到省队又有针对性地训练,成绩提高得飞快。”她总结道。
作为蒋裕燕6年的教练,冯洁告诉记者,这个阶段的蒋裕燕,可谓所有教练都期待的那种“理想运动员”——不仅底子好,甘愿接受训练的苦和累,甚至还享受着比赛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而对于蒋裕燕,她眼中的这种“理想”,还包括更深刻地理解游泳这项运动——熟悉自己的每一块肌肉和熟悉赛场上每一名对手。“心里有底,就算自己在前半程被拉开,也可以有平稳的心态面对和追赶。”蒋裕燕说。
不尝试,肯定只有遗憾
百度百科上关于蒋裕燕的荣誉,密密麻麻一片,仿佛这个青年天赋异禀。其实,“蒋裕燕,水感并不好。”冯洁顿了顿,换了个通俗说法,“她在水里,身体很重。”
所谓“水感”,即一个人游泳时在水里的感觉。冯洁介绍,这很难用数据或指标衡量——“游泳是水和人的结合,那些能在水中更快前进的人,往往不是最有力的,而是最能找到重力与浮力、推力与阻力之间平衡的人,是天分。”
囿于缺少右臂,仅50米的自由泳,蒋裕燕要比别人多划11下,体力消耗更大。
而一场高水平的游泳竞技,就好似一场和水抵抗、与人搏斗的战争,如何移臂、抱水、推水?哪块肌肉发什么力?怎样能最大化地减少阻力?又该怎样以最快的速度到边?都是细节,以微秒计。
这样一名先天条件不利的运动员,如何掌握微小变量,取得眨眼间的胜利?蒋裕燕想了很久,把荣誉归结在运气,“我可能就是那个比别人快了0.01秒到边的幸运儿”。她还举了东京残奥会为例,推迟了一年,她的技术更精进、心态更成熟。
对于健全人运动员,体育竞技是突破人类的生理极限。但对于残疾人运动员,体育竞技是从不可能到可能,是从0到1。“我要超越的,一直是我自己。”每次游泳,蒋裕燕都这样告诫自己。
但爱拼的天性难改,今年“家门口”的亚残运会,蒋裕燕决定,“再加个200米混合泳,去竞技场尝试一下蛙泳。万一幸运眷顾,用自由泳、蝶泳这些优势泳姿,刚好把蛙泳落下的追上了呢?”
“不尝试,那肯定只有遗憾!”作为北京体育大学准大一新生的蒋裕燕,今年还尝试了一些从没做过的事情,比如当了亚运会火炬手,又比如开始留长发了。
“当时可霸气了,跟教练保证,长发重的那部分,我用训练补上!”蒋裕燕用右肩和左手调整了一下自己束起的马尾,笑容明媚而灿烂。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