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湖州靠什么赢得“未来”?

发布时间:2025-05-12 11:33:29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杨君左 通讯员 张志炜

5月10日,2025湖州未来大会开幕,再次向全球投资者和人才递出“未来邀请函”。会上,总投资691.2亿元的106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制造业,以及人才、科技、现代服务业、农业等领域。

从2023年开始,湖州每年都会高规格举办未来大会。三年来,湖州以产业升级的硬实力、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和创新生态的驱动力,构筑起投资者与本土经济深度融合的“信心之城”。

“未来的湖州,产业变革将加速演进、市场活力将加速迸发、高端要素将加速汇聚、城市能级将加速跃升,必将成为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增长极。”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会上表示。

项目与人才纷至沓来

湖州加速跃升的城市能级,为全球投资者注入“确定性”强心剂,吸引了一张张珍贵的“信任票”纷至沓来——今年一季度,湖州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2个,同比增加55个;3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增加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增加5个。

走进总投资5.2亿元的湖州智能化物流装备产业化项目施工现场,60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作业。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计划明年初正式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5亿元。项目现场负责人王焱说:“我们选择落户湖州,是因为这里有着非常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营商投资环境。我们计划将这里打造成集物流装备设计研发、定制化制造、智能系统集成于一体的行业标杆。”

产业生态好则“百川汇海”,人才生态优则群贤毕至。近年来,湖州青年人口净流入率连续领跑长三角,近3年落地青创项目32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去年,湖州位列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第28位,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今年3月,青年博士刘展在南太湖新区凤凰街道的助力下快速组建了公司核心团队,正式落户湖州。目前公司订单额已达5000万元。刘展表示,“到湖州来了就有钱、来了就有房、来了就有伴”已成为众多创新创业的青年人的共识。

坚持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些年,湖州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南太湖科创走廊,大力发展“创谷经济”。

西塞山下,西安交通大学-湖州中子科学实验室的10多名科研人员正在调试一台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预计今年年中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实验室主任王盛介绍。

作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之一,西塞科学谷开园两年来实现快速发展,陆续引进了孙优贤院士、钱锋院士等团队25个。去年新引进浙大湖州研究院无人系统技术实验室、中广核新能源控制关键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6个创新项目,成为湖州重要的科研平台。

在南浔区的惠智康(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企业董事长李得胜正带着研发团队完善一款康复养老护理床产品的功能。李得胜告诉记者,他们的创业团队曾在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南浔人才科创飞地进行研发。

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本地,惠智康是湖州人才科创“飞地”建设的一个典型。湖州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建立人才科创飞地15家,入驻企业可享受在湖企业同等政策。截至目前,已吸引入驻企业203家,培育37家企业落地湖州产业化。

持续创优投资环境

投资者的选择,是对城市未来价值的理性判断。

近年来,湖州持续创优“机制最有效”的市场环境、“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人才最有感”的创新环境,以城市之名尊商爱才,形成了“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

近日,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计划自建码头,通过水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于不熟悉相关流程,项目一度陷入僵局。辖区湖州市南太湖新区龙溪街道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企业梳理关键问题清单,协调组织共商会议。如今码头建设方案已确定,将于9月正式动工。码头落成后,将使整个辛子片区的各家企业受益,预计年降低物流成本超千万元。

湖州始终把民营企业家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民营企业家的关切作为第一视角,把民营企业家的认可作为第一标准:依法将每年的11月1日设为湖州民营企业家节;每周三常态化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让企业家成为湖州发展的“座上宾”……


标签:编辑:何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