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才是提升市容的关键
近日,有网民爆料称,为阻止附近日结工在长椅上睡觉影响市容,江苏昆山开发区震川好人公园的座椅被焊上了钢管。12月4日,当地管理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称,网民反映情况属实,公园长椅上安装的设施现已全部拆除。此事引发舆论热议,多个相关话题登上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热搜。
“影响市容”是当地“安装钢管”的出发点,但究竟是长椅上的钢管,还是在此休憩的民众对城市形象影响更大?从舆论反馈就可见一斑。抽取两百余条相关评论,统计显示,约92.3%的网民对安装钢管持反对态度,批评处理方式过于“粗暴”“简单”“未体现应有的包容与温度”等。更何况,从功能性来说,公园长椅本来就是为路人提供免费休息的场所,弱化了公共设施服务民众的“里子”,却声称是为了城市的“面子”,何尝不是一种舍本逐末呢?
事实上,此前各地因整治市容招致争议的情况时有出现,如个别地区以改善市貌为由撕去商户春联、规定早餐点“杜绝坐吃”等。此类事件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即整治手段过于粗暴、违反常理,激起民众反感与对立情绪。城市如同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有机体,其形象管理不仅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也是一门为民服务的学问,在此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抚慰与关怀不可或缺,“刚柔并济”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市容整治与民众需求相统一,避免产生矛盾?关键在于政策制定和执行要落脚到“人”身上,尊重和倾听民众的心声。比如针对公共休息场所管理问题,可以通过民意调查等形式,围绕民众诉求推出免费休息点、纳凉点等。只有见到民众灿烂的笑容,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市容。(记者 钟祎鸣)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