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热点舆评 正文

需看见“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背后的真实需求

发布时间:2024-12-17 16:55:0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王嘉漪

  近日,“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所谓“反向驯化”,是指一些年轻消费者开始尝试通过评论“哭穷”等手段建立所谓的“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避免被平台“杀熟”。

  “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方式是否有效仍未可知。据媒体报道,尽管有网友表示“在订票平台哭穷后,机票价格真的降了”,但多家旅游出行平台官方客服表示,机票价格实时变动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即便消费者有反复评论的行为,也无法证明最终降价是由用户所评论的内容决定。虽然效果无法确定,但此种“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却反映出网友在面对“差异化营销”的大数据算法的创造性反击,不应只当一个乐子来看,而应该看见其背后的真实需求。

  “大数据杀熟”是近年来消费领域一个突出的投诉内容,不仅有泄露消费者隐私的风险,也因不公平的定价机制受到诟病。前不久,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曾遭遇“大数据差异化营销”,仅有8.7%的消费者认为没有遇到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已经对“大数据杀熟”从法规层面进行了否定,但截至目前此类现象仍然存在。

  “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火热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解决“大数据杀熟”问题不能依靠个体消费者的对抗策略,还需要相关部门从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算法应用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进一步开展执法调查,加大查处力度,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堵住“大数据杀熟”的出路,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合法的网络交易环境。(记者 王嘉漪)


标签:大数据杀熟;反向驯化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