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热点舆评 正文

公共建筑建设不能“失真走样”

发布时间:2024-12-31 15:57:3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钟祎鸣

  近日,广州翻新装修的花地湾地铁站D口因外形独特被市民吐槽像“棺材”。现场图片显示,该出入口通体呈“上圆下方”的斜圆柱体外观,且边沿突出,外加深红色配色。有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出入口设计灵感来源于木棉花花瓣,颜色本应为木棉花的橙红色,呈现效果与最初设计方案存在不小差异。因争议较大,12月30日晚,相关拆除工作已在进行中。

  可以发现,地铁站施工环节未还原设计是诱发本次争议的重要原因。此前遭到“奇葩”吐槽的公共建筑,也有不少是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失真走样”“粗制滥造”造成的。如陕西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地铁口同样被批评“像棺材”,据悉,该设计借鉴了秦始皇冠冕造型,但建造时只采用了部分原设计;重庆武隆“飞天之吻”景点意在打造仙女和王子人物形象,展现当地浪漫美好的神话爱情故事,但由于施工建设与方案设计之间出现脱节,最终建筑呈现效果偏重“写实性”,与神话意境产生割裂感,而被吐槽“土味奇葩”“辣眼睛”。

  公共建筑与设计不符造成的结果,并非仅仅引发公众反感这么简单。作为城市外在形象的主要展示物,建筑能够彰显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水平,尤其是地铁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更易受到广大民众审视。在此背景下,难称“雅观”的建筑物无疑破坏了城市靓丽风景线,还容易让城市形象“减分”。此外,个别地区为了平息舆情风波,还会选择拆除或重建建筑,存在浪费公共资金之嫌。

  比起吐槽公共建筑的造型,更应该深究为何建筑最终效果与设计大相径庭。是施工某环节沟通出现了偏差?是建设方操之过急忽视质量?还是受限于资金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希望有关方面能深入复盘反思,也希望城市建设者能踏踏实实、细致认真建好公共建筑的每一角,如此才能经得起公众审视。(记者 钟祎鸣)

标签:公共建筑;设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