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一刀切”把好事办坏
据四川省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新的《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将于2月23日起施行。相关规定对集体聚餐加工场所、食品贮存、食品加工制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等规定引发热议。
从社交平台的讨论看,舆论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不得使用四季豆”上。据介绍,四季豆未熟透会致中毒,严重者损伤脏器,多地食药监、卫健委、疾控等部门也曾多次就此发布安全风险警示。而在当地流行的坝坝宴等农村集体聚餐参与人数众多,食品安全一旦有疏漏,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实际上,当地在2020年就曾出台相关规定,“农村集体聚餐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为什么再度引发争议?归根到底,是“不得使用”这种“一禁了之”的做法,引发舆论对管理“一刀切”的质疑。因为担心四季豆等食材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就直接从根源上禁止使用,难免暴露有关部门“懒政”“管理越界”的问题。
因此,不如改堵为疏,正如相关规定所说“加强行业管理,开展宣传培训”,借此次舆论广泛关注的契机,进一步引导当地群众认识到四季豆未熟透的风险,进而在集体聚餐中谨慎使用四季豆,也可从厨师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培训和资质管理,减少四季豆未熟透引发中毒的风险。
从此次事件引发的舆情也可以看出,对于“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即便是出于好心,群众也很难“买账”。有关部门在管理的时候,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以更符合实际的方法,来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此,方能好心不办坏事。(记者 金璟霞)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