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热点舆评 正文

警惕!“3·15红黑榜” 多为蹭热点造假

发布时间:2025-03-19 16:31:3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周晨昀

  央视“3·15”晚会刚刚落幕,社交平台便出现了很多“3·15红黑榜”。上海辟谣平台18日发文称,这些所谓的“3·15红黑榜”,一边提醒他人提防“黑榜”里的品牌,另一边又表示“红榜”里的品牌可以放心消费。可是,这些榜单漏洞百出,绝大多数与央视“3·15”晚会没有任何关系,而是部分营销号蹭“3·15”热点。

  这本质上是流量经济下催生的一种新型“碰瓷”行为。搜索发现,截至3月19日12时,小红书平台有超900篇“315红黑榜”帖文,450余篇“315红榜名单”帖文。直接在小红书搜索“央视315晚会”,“央视315红榜名单”词条也赫然在列,一些想要寻找“塌房”产品替代品的网友,难免会对这份“红榜”产生好奇,想要点开一探究竟。

  打开多篇热度较高的“红榜”帖文发现,这些帖文多先呈现今年“3·15”期间“塌房”的品牌,再通过展示口碑较好的国货品牌来加强其“红榜”的“可信度”,随后便“夹带私货”,推介一些“小众”不知名,甚至可能已多次“塌房”过的产品。这种通过“碰瓷”“3·15”晚会吸引流量的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场“消费骗局”,用“造假”来“引流”,最后也会影响到品牌甚至平台的口碑。

  防范此类蹭“3·15”晚会热点的“造假”行为,需要构建多方共治的防护网。此次上海网络辟谣平台的及时“打假”,就是对此类“碰瓷”行为的一击“重拳”,后续要更好地守护消费者权益,绝不能让维护权益的“3·15”沦为侵害消费者的工具。(记者 周晨昀)

标签:红黑榜;央视315晚会;辟谣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