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希腊雅典……近年来,一把把余杭纸伞在全球各地缓缓撑开,惊艳了无数国内外设计师的目光。
余杭的纸伞制作承袭了传统的制作工艺,有史料依据的历史至少230余年。选竹、削竹成骨、水浸、晾晒、钻孔、拼架、穿线、裁纸、粘纸、修边、定型、曝晒、绘图、上色、晒干……制作一把传统纸伞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工艺考究又复杂。刘有泉是余杭纸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6年底,刘有泉召集了四位制伞老师傅,成功恢复了复杂的纸伞制作技艺,并在村内传授技艺。2007年6月,余杭纸伞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去,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大众大多依靠官方机构的推介,余杭纸伞也不例外。“由于鲜有人知,传统技艺的传承常常会面临难以延续的尴尬境地。”刘有泉的后辈刘伟学说,看着爷爷日复一日悉心传承着纸伞技艺,但传统纸伞依旧少有人问津,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2014年,刘伟学毅然辞去了设计公司的工作,回到爷爷身边接过了纸伞技艺传承的衣钵,并结合余杭纸伞的特色,成立“纸伞之家”设计工作室,开始了一次次创新探索。
2018年10月,“纸伞之家”设计工作室收到了来自江苏卫视《大梦小家》栏目的应邀,部分知名歌手来到工作室开始了为期48小时的“梦想改造”。电视节目播出后,余杭纸伞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2021年10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也前来拍摄余杭纸伞制作技艺短片并在各大视频播放平台相继播出,视频总观看量超过百万人次。
除了电视媒介,在网络平台,“纸伞之家”也在向世界弘扬传统文化。2021年8月,一篇名为《杭州90后男孩扎根深山做油纸伞》的报道被央视网微博转发,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5亿人次,一度攀升至微博热搜第四位。“纸伞之家”创始人刘伟学的故事让更多网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网络新闻媒体,各大潮流杂志也争相与“纸伞之家”合作,这些都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更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