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苑一区始建于1984年,是杭州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呼、我来应、大家为,贯穿了社区从老小区走向“未来社区”的20余年。今天,我们跟随一名低压供电服务班班长,去看一看新时代的为民服务电力实践。
“预警地点:住宅-66幢-1单元-303,预警内容:马桶水位超过24小时未变化。”7月1日3时15分,在杭州西湖区翠苑一区“未来社区”数字驾驶舱,一条“独居预警”信息跳动在大屏上。工作人员随即通过对讲机联系上物业人员,指导他们前往信息指向的住户家中查看。
在这个“未来社区”数字驾驶舱,类似这样的场景不时上演。
“翠苑一区的老年人多,更好地为老年人解难题也是社区数字驾驶舱的特色。”杭州西湖供电分公司西溪供电中心低压一班班长张开达介绍,“除了刚刚预警的马桶水箱监测,老人家中还有预警‘三件套’,就是能感知电线电流异常的智慧用电探测器,再加上烟感和气感报警器。”
出生于1989年的张开达2016年参加工作。此后的几年,他参与、见证了翠苑一区从老小区到“未来社区”的变化。
2021年,翠苑一区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经过综合改造,一栋栋房屋焕然一新:外立面采用了渐变色系,远看像潋滟水光跃然墙上;原本杂乱的防盗窗、晾衣架、雨棚、花架“四小件”进行了统一美化;老旧电力线路实施大改造,“钻”进了地下……
余杭斌,翠苑街道城建科科员,参与了翠苑一区这次改造的整体协调。“印象深的是居民楼道的表箱改造。”据他回忆,2022年3月,改造前的小区不仅表箱老旧,外墙还爬满了接着表后电线的聚氯乙烯塑料管。“电力帮我们统一设计、统一推进,大家天天在工地吃盒饭,大概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近350只电表箱的更换。”现如今,电表后伸进居民家中的线路已经规整起来,接入统一的桥架,既美观又安全。
在翠苑,“未来”不仅体现在外观的重塑,更意味着全新的生活。
走在社区小路上,一个个“翠字头”的公共设施串珠成链:翠食坊是数字化的社区食堂,翠松居是老年康养照料中心,翠科馆是青少年科教场所,翠邻里则是社区健身房和礼堂……
这些场所都是在“未来社区”建设中,利用街道产权或者联建单位产权的闲置空间改造的。“比如这个翠驿站,现在是休闲和学习的咖啡轻饮吧,原来就是一个水泵房。原本的电表、线路容量都是不够的,我们也是第一时间为这些地方进行了电力增容和换线。”张开达说。
旨在为民,重在办事,成于务实。在张开达的记忆里,翠苑一区“脱胎换骨”的背后,有着很多人坚持“民呼我为”的默默付出:
● 36部加装的电梯平稳运转,让腿脚不便的老人便捷出行;
● 老旧车棚升级成了智能充电车库,让电动汽车车主无后顾之忧;
● 69栋房屋的用电安全隐患被消除,让3000余户居民生活更安心……
新时代的电力服务,正融进翠苑一区居民的生活。
故事之外:
2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电力人接力,办成了一件件温暖贴心的民生实事,推出了一项项源于民生诉求的暖心举措,在翠苑一区写下了“民呼我应、民呼我为”的电力篇章。
自2007年“背街小巷”改造以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配合政府制订改造方案,科学有序推进社区电力改造,完成了数轮电力线路“上改下”和设备“新升级”。
电力改造不仅包括看得见的升级,更存在于感受得到的便利。智慧食堂人脸AI识别、“孝心”泊车一键预约、独居老人智能守护……在数智赋能进程中,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积极参与“呼应为”数字驾驶舱的系统构建,多次勘查现场,及时跟进提供最优用电方案,扩充供电容量,开展强弱电线路布点敷设,为社区全面数智化升级做好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