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连千岛。
一串钥匙,串起了坚守、信任、真诚与关怀,让海岛间不再孤单,紧紧相依。
这个故事要从一位叫周德方的电力人说起。
不论四季更替还是刮风下雨,在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员工周德方的身上,总有一件“必备品”——一串钥匙。只有在夜幕降临时,晚归的周德方才愿意取下腰间的这串钥匙,放在起身出门就能拿到的地方。
在水面上穿梭“巡守”,是周德方的日常,也是他20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作为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千岛服务组的组长,他率领着一个组员平均年龄为52岁、全员为共产党员的岛屿服务组,负责定海南部诸岛9个住人岛屿和3个无人岛屿的线路运维和客户服务工作。
在周德方的记忆里,他刚上岛时,岛上交通不便,食宿条件艰苦,只能自己做点简单的面条,办公室就是他的临时宿舍。印象中,驻岛工作没有“上班”和“下班”之分,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只要一通电话,他就会奔赴现场。除了完成线路巡检等本职工作,他还自愿承担了为岛上村民们维修屋里电器和照顾留守老人日常起居等事情。谁家突然停电了,他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岛上供水短缺时,他到水库帮村民抽水;有人得了急病,他协助联系船只转运……
这些年来,周德方早已将岛上每位村民的地址烂熟于心,只要是岛上有电的地方,都有他忙碌奔走的身影。久而久之,他和岛上的村民们打成了一片,许多老人甚至会特意给他留一把房门的备用钥匙。不知不觉间,周德方腰上挂着的钥匙,竟已有一大串了……
周德方低头看着腰上挂着的其中一把钥匙说:“这把钥匙是盘峙岛刘大爷去疗养院前交到我手上的。”
原来,刘大爷的儿子早年因为一场海难去世,刘大爷因此受了刺激而精神失常,总守着家门口的那盏灯,盼着儿子有朝一日还能回家。老人说:“灯亮着,回家的路也就亮着,儿子回来才不会迷路。”
只要一有空,周德方就会去刘大爷家看看,帮刘大爷检查一下家里的用电安全情况,做做家务,陪刘大爷唠唠嗑、讲讲工作中遇到的趣事。
那天,盘峙岛暴雨如注,周德方接到船厂的紧急抢修任务时,刚给刘大爷家修好线路。看到刘大爷家里来了电,周德方便收拾工具准备离开。走出去没几步,刘大爷便撑着伞追了出来:“德方,门口的灯泡也坏了,辛苦你帮我一起换了吧,我怕儿子找不着回家的路。”
看了一眼手机上船厂打来的催促电话,周德方说:“您别担心,等我处理完船厂的紧急故障,我马上过来给您换。”
奋战了一夜,顺利完成了船厂的抢修任务后,周德方便一刻不停地朝刘大爷家赶去。周围的同事们见周德方背着工具包脚步匆匆,开玩笑地说:“还有什么比睡觉重要?”
周德方笑着说:“昨晚和刘大爷约好了。随叫随到,不能破例。”
待他匆匆赶到,刘大爷早已守在门口。灯泡换好后,刘大爷突然问道:“德方啊,你说我儿子还能回来吗?”
“不管人什么时候回来,灯都得亮着。灯亮了,回家的路也就亮了。”周德方说。
后来,刘大爷因病转到疗养院生活,临走前,他把房子的钥匙交给周德方:“钥匙交给你,我放心!”
钥匙,打得开家门,也意味着打开了“心门”。接过的是钥匙,扛起的是信任。
“未来无论有多少钥匙,我们要接得住,也要拿得动。无论在外的人何时归来,我都希望他们的屋子是干净的、灯是亮着的。”周德方说。
故事之外:
从2001年成立至今,23年来,以周德方为代表的千岛服务组组员们扎根海岛,以实现全域住人岛屿同质化供电服务为目标,坚持了11300余个日夜,真正打通了海岛电力服务“最后一百米”。
驻岛就是要“助岛”。千岛服务组组员们不仅打造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海上“电力营业厅”,积极提升报装“一站式”服务质效,让互联数据跑在前、将便捷服务做在前,全程实现“一次都不用跑”,还借助结对帮扶优势,帮助岛上村民积极争取财政拨款,改造、扩宽了进村道路,为村民装设了太阳能路灯,为晚归的村民们照亮了回家的路。
驻岛更要“驻心”。组员们自发孝亲敬老,为岛上的留守老人建立“爱心专属档案”,帮助岛上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驻岛还要“助兴”。组员们还协助政府积极谋划海岛精品旅游路线,推进岛上农业、渔业、生活等的电气化改造,实现从“用上大网电”向“用好绿色电”迭代升级,让原来闭塞的小渔乡,逐步向着“渔旅融合”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让这一幅碧海蓝天的海岛画卷愈加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