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力量”让聚宝盆开出繁花——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工作综述

来源:青海日报 记者 李庆玲

  浙江援青医疗专家团队下沉义诊。

    德令哈-杭州往返航线开通。

  盛夏,21时,月光缓缓萦绕西子湖畔,但在2000多公里外的柴达木盆地,晚霞正将天空烧得通红。从水韵江南到瀚海戈壁,千里之“援”的纽带把浙江省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紧连在了一起。

  自2010年党中央启动对口援青工作以来,一批批浙江援青干部人才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理念奔赴青海开展工作,真心融入海西、实干发展海西、倾情奉献海西,与海西人民同心筑梦、携手并进,助力海西书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组团”支援让医教援青成色更足

  海西地处高原,群众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但当地大部分医院诊治水平较低,患者往往因救治不及时,导致致残率和致死率偏高。该如何提高当地医院和医生的诊疗技术,并提升当地群众的就诊意识?

  浙江援青医疗团队急医院所急、帮病人所需,于2023年3月创新组建“海西州医疗专科联盟”,定期到各县市医院进行“组团式”帮扶,实施公益医疗项目,重点对当地群众脑血管疾病开展“治未病”。通过全域下沉帮扶,援青医生把精湛的医技、高尚的医德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奉献给地方人民群众,也为当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贡献了浙医力量,更多的病人在州内治好了病。

  实施医疗和教育“组团式”帮扶是改善当地民生的重要一环。2023年,浙江与海西签订新一轮医疗教育合作协议,由浙大附属医院等11所省级医院对海西州人民医院实行“以院包科”,省派援青医生增至11名。加大“小组团”力度,7个对口支援市全年共派出3个月以上短期支援医护人员25名、柔性帮扶医疗专家51名、柔性支援教育专家14名。

  同时,强化“造血”功能,设立300万元预算外专项资金推进“四百”工程,全年投入资金1407万元落实医疗卫生能力提升项目6个,启动海西州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工作,选派11名医生赴浙大附属医院进行为期4个月的跟岗培训,在全州首次运用9项医疗新技术。

  在推进教育支援走深走实方面,全年落实文化教育项目20个,资金达4730万元;推进订单式教育支援帮扶,选派17名校长赴浙江开展为期3个月跟岗培训,浙江3所中高职院校与青海3所中高职院校签订支援帮扶合作协议,浙江12所高职院校结对帮扶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中控太阳能产教融合平台,全年新增3个专业118人规模异地班,协调浙江高校招收海西毕业生增至70人。

  今年,浙江援青聚力医教领域进一步“升级”,完善医疗援青“以院包科”支援机制,强化职业教育“组团式”帮扶,做好第一、第二轮援青医生和教师轮换工作。推进“双向双百”行动和“高原高峰强基行动”,优化“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平台,打造“名医工作室”“名师大讲堂”,开展“点单式”名医坐诊、“订单式”教育帮扶,为海西州医疗、教育发展继续贡献浙江力量。

  精准招商使“四地”建设动力更强

  绿色算力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浙江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先行区,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高效、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而海西作为青海发展清洁能源的两大核心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和适宜的气候环境,能够为绿色算力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今年5月28日,海西在杭州举行推介会,从海西发展绿色算力及建设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研究基地的发展基础、总体思路、实现路径等方面作推介,并对引进的17个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进行签约,单次推介会签约金额达13.25亿元。

  用“浙江实力”激活海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力。近年来,浙江援青围绕海西产业“四地”建设,梳理浙江零碳产业重点企业清单和海西招商引资政策清单,以“两个清单”精准招商。同时,针对海西州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建立“海西高质量发展智库”,在杭州召开“海西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西宁举办“浙商‘地瓜经济’与浙青产业协作”论坛等。

  2023年6月,德令哈-杭州往返航线开通;7月,格尔木-温州往返航线复通……“空中桥梁”的搭建,为浙青两地合作交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便利的交通,海西和浙江不断加强两地文旅产业的交融合作,不断加大两地游客和职工疗休养旅客互送的力度,组织开展多场文旅推介会,打造工会疗养、科普探秘、自驾旅游、亲子度夏品牌线路。仅2023年,来海西景点旅游的浙江游客就达110万人,创历史新高。

  为了更好助力海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制定了消费帮扶“六条办法”。截至2023年底,建成青货入浙“十城百店”线下专卖店139家,“柴达木盐羊”成为青海唯一入驻杭州亚运会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海西农畜产品在浙江省农博会上实现销售额106万元、订单额600余万元,浙江千余家电商购物平台和线下实体店全年销售青海特色农牧产品达3.3亿元。

  以项目为抓手不断“提质”,聚力产业协作做好“赋能”,2024年,浙江援青继续深入推进“数据援青”“产业援青”“科技援青”等工作,建设浙江工业园数字产业孵化基地,落实好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与海西州战略合作协议精神,建设浙江省国家大学科创园海西分园等。

  双向奔赴把美好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从青藏高原来到美丽的杭州,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在杭州,感受着满满的亚运氛围,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2023年8月,一名都兰县第一小学的藏族学生在参加“浙里石榴红·同心享亚运”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时说。

  2023年,借着杭州亚运会契机,浙江援青“再升级”,推出了以“携手同心·共享亚运”为主题的浙江——海西亚运交流年活动,通过开展浙江文宣进海西、“相约亚运会”中小学生诗歌绘画主题比赛、“数字浙江·智能亚运”培训交流营等活动,巩固了浙青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兄弟情谊,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我们再次看到,“浙江——海西文体旅游互动年”已经启动,而浙江省援青指挥部还将继续组织庆祝海西建州70周年“浙江——海西书画摄影作品联展”“浙里石榴红”青少年暑期夏令营、“宋韵丝路行”浙派文艺进海西等系列活动,促进浙青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产业、从乡村振兴到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海西,一项项惠民举措见行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着千家万户。可以说,在浙江援青的帮助下,海西实现了生态环境大变样、基础设施大提升、社会事业大发展、群众生活大改善。

  2023年,浙江援青下达保障和改善民生类项目资金1.02亿元,格尔木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产业园及都兰农牧民交通出行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成使用。此外,投入5470万元援青资金建设的都兰县蔬菜全产业链基地、乌兰县特色生物产业园、格尔木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天峻县村级特色集体产业扶持项目等已初步建成,浙江强村与海西强村“乡村振兴1+1”结对试点启动,浙江“千万工程”培训演示中心建成使用……以援青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输血机器”,以产业增值收益打造“富民引擎”,海西州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詹茂伟表示,2024年海西州迎来建州70周年,这一年也是援青项目“十四五”规划实施建设的关键一年,浙江援青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部署要求,坚持制度强基、优势赋能、协作共赢、交流互融,强化“组团式”支援,促进“造血式”提升,推动“互嵌式”发展,与海西共同谱写团结进步繁荣、浙青合作共赢的对口支援协作曲。


编辑:张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