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场馆陆续开放,怎样让场馆“热”起来
杭州亚残运会闭幕不到一周,亚运场馆正有序恢复开放。
近几日,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了解到,在浙江,各个场馆通过惠民开放、引入市场力量等方式,实现亚运场馆赛后可持续运营利用,让更多人实实在在享受亚运红利。
实现了壁球自由
“啪”!这几天傍晚,杭州体育馆A座4楼总能听到球撞击墙壁的声音。壁球爱好者陈琳和球友自场馆10月30日恢复对外开放以来,已相约在这里打了两三场壁球。
“我们喜欢下班和朋友来打球。从浙里办‘亚运场馆在线’小程序上点进去,时段、场地、价格,一目了然,一分钟就可以完成预订。”陈琳告诉记者,本来以为这是个老体育馆了,没想到里面这么新,停车也很方便。
杭州体育馆建成于1969年,2018年9月因为杭州亚运会进行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修旧翻新。馆长刘震表示:“改造后,馆里有乒乓球台8张,羽毛球场6片,壁球场4片,一周七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饱和开放,每小时费用在20元到80元不等,还专设了两个对老人和残疾人免费开放的公益时段,希望做到惠民便捷。”
同时,场馆在改造时就考虑到赛后利用问题,新建了地下车库,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群众来场馆时的停车难问题,“希望大家能多来体育馆,积极参与健身活动。”刘震说。
为迎接市民,把场馆办赛经验和各项资源用好,杭州体育馆制定了一些小目标。刘震说,体育馆计划全年对外开放360天,其中免费开放260天,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4小时;计划全年接待健身人数不低于10万人次,接待人次中低免人次不低于6万;法定节假日等,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其中元旦、劳动节、端午节、全民健身日、中秋节、国庆节,将对健身人群免费开放。
大型体育赛事过后,体育场馆及设施再利用,一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避免场馆闲置,最好的办法就是立足民生,持续、高效为全民健身服务。
“比赛一结束,完成撤场的场馆就马上开放了。”黄龙体育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亚运期间,中心通过调整开放时间、科学设置封闭线等方式,开放了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室内训练馆等场馆(地)6处,游泳、羽毛球、门球等健身项目10个。亚运会结束后,作为比赛场馆的黄龙体育馆和游跳馆开放;亚残运会结束后,体育场也恢复了开放。
“确实不一样,空中跑道、草坪、景观装饰,这里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家住附近的李先生每天晚上都会来黄龙体育中心的空中跑道跑几圈。他在杭州近30年,十分欣喜于亚运会带来的改变,“你看,黄龙的运动环境和健身设施就越来越好了。”
演唱会、健身都可以有
“‘大莲花’现在开放了吗?想去参观一下。”杭州亚残运会结束后,记者接到了不少类似的询问。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主场馆,许多人期待着能在赛事结束后,进场体验。
“现在场馆正在做最后的撤馆工作,11月中下旬还有演唱会,撤场和演唱会搭建时间很紧密,接着还有系列已安排好的大型活动。因此,我们会争取尽快面向公众开放,进行全民健身活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赛后运营方橙狮体育有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5月,橙狮体育与银泰商业、杭州滨江奥体博览城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全面负责“大小莲花”场馆的经营工作。亚运会后,“大小莲花”场馆运营单位将积极引入相关产业、商业资源进驻滨江,放大亚运综合效应,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体育商业服务体系。
比如,设计亚运观光路线及团课、游学等项目;又比如,赛后根据场馆情况推进地下商业区域的装修、改造、招商等项目,推动场馆地下商业区域的整体运营,同时,充分利用“大小莲花”作为杭州地标建筑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国内顶尖IP赛事、演艺活动等进驻,为杭州市民带来更多文化体育盛宴。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并不是个例。为有效规避赛后搁置浪费情况的出现,大部分亚运场馆早在设计和建设中,运营单位就已提前介入,并充分考虑赛时和赛后的功能需求。
赛后利用早有伏笔
位于湖州德清的三人篮球馆,是全国首个固定的三人制篮球比赛场馆。湖州莫干山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欢亮表示,场馆规划设计之初就为赛后利用打下伏笔,赛后除保留屋顶主赛场及赛事功能用房外,将加入德清城市展示馆、德清青少年宫、德清市民幸福馆等功能。今后,还将继续完善三人篮球运动设施,持续引入三人篮球超级联赛等国际、国内赛事。
位于杭州拱墅区的中国杭州电竞中心,也计划着要通过引进赛事等,深入挖掘亚运场馆资源潜力,持续放大亚运效应,带动周边乃至杭州整个城市的电竞产业链发展。
此外,绍兴羊山攀岩中心也正按照“体育+旅游”的理念,以攀岩中心为核心对周边进行拓展,规划建设极限运动馆等,把场馆变成一个融合顶级赛事、培训体验、科普研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际化攀岩运动主题公园。
记者了解到,位于各大高校的亚运场馆也已向校内师生恢复开放。在浙江师范大学东体育场,记者碰到了正在跑步的大三学生小吕,她说:“比赛结束后,场地就开了,晚自习下课能看到很多同学来这里跑步、散心,很热闹。”
记者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也了解到,承办亚运赛事的各场馆已向师生开放,后续条件成熟还将面向社会开放。
杭州亚运会为浙江留下了包括一座座地标场馆在内的诸多遗产,如何用好亚运遗产,对浙江来说是机遇也是考验。体育场馆需要全民健身的活力,也需要多元的经营来“造血”。
后亚运时代,我们期待浙江可以挖掘更多亚运遗产价值,借助亚运场馆的辐射带动力量,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