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探索取消“双限” 等技术的“水到” 民意的“渠成”
3月31日,杭州召开城市大脑2.0推进会。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杭州正在通过智慧交通,探索取消“双限”,即取消小客车限购、地面道路限行。
细数杭州探索取消“双限”,作为交通治理最终目标,是循序渐进的科学决策过程——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率先探索取消“错峰限行”和优化替代的政策举措;
杭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杭州重提“探索取消小客车限购、地面道路限行;
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再度强调加快提升城市大脑2.0实战实效;
……
从这条时间线上可以看出,杭州探索取消“双限”,各方一直在积极推进,但这只“靴子”到底何时真正落地,目前还没有定论,也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一切决策都会基于交通运行的具体数据,以及老百姓的实际感受。这项决策,在等技术的“水到”,也在等民意的“渠成”。
那么,杭州为何考虑取消“双限”?之前的压力测试效果怎么样?
杭州缘何探索取消“双限”
最直观的原因,是“双限”这剂药在杭州,已逐渐产生“耐药性”。
从历史沿革来看,杭州实施错峰限行交通管控措施,在国内算较早的。2011年10月,杭州针对早晚高峰时段,在主城区实行限行政策。
但“错峰限行”政策仅实施两年,至2013年10月,杭州机动车保有量为252万辆,同比前一年增幅13.54%。
可以说,治堵效果有,但错峰限行的成效,很快被激增的机动车保有量所填平,拥堵指数依然从“轻度”升至“中度”。
截至今年2月底,杭州汽车保有量389万辆,高峰时段在途车辆超45万辆。特别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选购新能源车辆的市民越来越多,这部分车辆并不受约束,“双限”政策发挥的作用日趋减弱。
据电力部门数据,在杭州目前接近40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中,电动汽车占40万辆,电动私家车超过28万辆,还有许多新能源网约车长时间行驶。
再叠加个性化出行的飞速增长,给杭州交通造成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杭州城市交通拥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景区商圈、高快速路等节点的拥堵问题非常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地铁、高架、快速路等建设加速推进,杭州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愈发完善,但公共交通分担率一直不高,尤其是地面公交空载问题十分严峻。
可以说,杭州到了要彻底变革的关键时刻。
变革前的“压力测试”
去年12月21日,杭州交警发布公告调整错峰出行措施;
今年3月21日,杭州发布优化公共交通票价优惠措施的征求意见,乘坐公交地铁的票价将“打骨折”;而就在前一天,杭州发布新政,放宽蓝色浙A车牌申领。
回过头看,这是杭州探索取消“双限”前的一次压力测试,三个月的“暂缓限行”效果已有初显:杭州公共交通分担率,在今年3月开始回升。
据杭州市交通部门统计,3月中旬,杭州地铁工作日客运量最高峰已达390万人次,伴随着公交线路的调整和优化,近期杭州公交的日客运高峰也达到150万人次。
适度放宽限牌政策,继而放开“错峰限行”,或许是一次对市民改变出行习惯的倒逼。
当然,作为千万级人口城市,杭州探索取消“双限”,必然会有一个较长讨论期和适应期,这也是一场等民意“渠成”的过程。
杭州也将在短时间内直面诸多个“怎么办”:地铁公交如何更好衔接发挥作用?如果持续拥堵怎么办?……杭州也不会一放了之,届时将会有更多的辅助举措出台,为百姓打造一个更为理想的出行环境。
在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白鸿宇看来,将是个全新大胆的尝试,也将让多年来的治堵之争有了落地实践。
如果有见效,杭州必然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杭州智慧交通这样打造
2021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杭州是一座数字之城, “城市大脑”助力交通治堵,始终是这座城市发力的方向。
探索取消“双限”,杭州还要等技术的“水到”。
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杭州正在构建“一仓一图两平台”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以智慧交通破题取消“双限”——
截至目前,交通数据仓和交通图谱基本建设完成,归集政府治理、企业运营、商业出行等14.43亿条交通数据;
交通监测决策支撑平台,推动公众出行需求分析、交通运行态势监测、交通问题预警诊断、交通治理绩效研判分析更加精准;
“智慧公交”和“堵点治理”两大场景重点突破,地面公交线网优化和关键节点拥堵治理成效初显。
从治理成效来看,3月份在继续暂停实施地面道路错峰限行政策的情况下,杭州工作日高峰时段拥堵延时指数1.63,路网均速27.19km/h,环比2月(元宵节后)指数降低1.21%,均速提升1.73%。
对于杭州而言,最终极的目的,是用大数据驱动交通治理,实现这座城市的科学精准决策,形成全国领先的特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新模式。
总而言之,探索取消“双限”,杭州已然确定,全市上下“一盘棋”,正在努力实现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不断用实打实的改革成果,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这正应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的一句话: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