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才培养成为乡村共富“加速器”
在浦江县新光村,乡村“运营官”陈青松将“空心村”变为“明星村”,以“青创”为主打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现已输出到安徽、福建等地的50余个乡村;在金华市金东区八仙积道共富带上,“90后”赵周翀返乡参与露营基地建设,白鹭营地客流量屡创新高,启动当地共富“加速器”……连日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深入浙江乡村,遇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梦想、敢闯敢干,凭借创新思维、创意理念,奋力改变乡村面貌。
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土生土长的衢州常山人汪丽霞是2023年“南孔精英”计划培养专项领军人才,做常山胡柚的研究已有15个年头。“我喜欢胡柚,我愿意为家乡产业投入全部精力。”汪丽霞除了做新品育种,把胡柚送出国门,还挖掘出胡柚小青果药用价值(衢枳壳),让果园每亩增收1000多元,产业规模超2亿元。
在桐庐县东琳村,学计算机专业的魏小芬2009年毕业后返乡,务农当起了农创客。村民们当着她的面就泼冷水:“读了那么多书回来种地,这书算是白读了!”可魏小芬骨子里有一股倔强,她偏要做出个样子来。如今的她管起5个村3000多亩地,帮助农民解决各种耕种难题,累计为农户节约成本500万元以上。在她的带领下,15个工人虽然每年仅工作6个月,但每人都能有6万元的收入,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永涛,是衢州市柯城区首席技术官,他一直称自己是“现代渔人”,被浙江好山好水好政策吸引来到衢州后,他所在的团队培育出了水产新品种杂交鲟“鲟龙1号”,让中国鱼子酱登上了国外航空公司头等舱。“鲟鱼养殖成本非常高昂,我们就把原来传统的养殖设施全部改造升级成数字渔场,让投饵、增氧、监测水质、监测鱼的生存状态等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夏永涛说,现在公司生产的鱼子酱约占全球1/3的市场份额。
这些原乡人、返乡人和新乡人,让浙江乡村焕发出新活力。截至9月,浙江已累计培育出现代“新农人”24.7万人。这些新农人具备新理念、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新技能。“他们为乡村注入了更多的人才流、技术流与资金流,极大地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能,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持续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使之成为富民强村的资本,催生出更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有力促进了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智库负责人胡伟斌表示,新农人已然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力军。
“新农人”的逐梦热土
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是浙江新农人能够大展拳脚的关键所在。
桐庐县江南镇二娘酒坊的负责人李富,曾遭遇满屋莲子滞销困境。“当时我找到村支书,跟他说这生意没法做了,明年肯定要跑路。”李富回忆,书记当时就给她出谋划策,建议她开展莲子深加工,并许下承诺:“李富你放心去干,村里包销三年。”正是这一有力支持,她重拾信心、干劲十足,结果第二年就不用村委会包销了。
一开始,在村民的眼里,魏小芬是不着调的,但县政府却给予了全方位的扶持。“我们连续两年为她提供1.2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补贴,在她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时,还协助她进行政策处理与土地规模化流转。”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副书记徐元骏表示,当魏小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遭遇病虫害,他们立即派人进行现场指导,平日里县里也会帮她对种植区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乡村音乐是陈青松在新光村“廿玖间里”运营的项目内容之一。“我们乡村音乐为什么10年能够坚持下来?文旅局出了一个又一个好政策,每年给我50个名额,每个月补贴1500元,整整补了3年,才能让这些年轻人留下来。”陈青松说。
在浙江,对于魏小芬这类新农人,政府还开辟了各类评先评优等多种成长途径,助力他们快速成长。如今,魏小芬已成为杭州市D类人才与市人大代表。可以说,当地全链条保姆式服务为新农人队伍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与坚实保障。
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二十多年来,不仅持续改善了乡村人居生态环境,也大大优化了乡村的营商环境,为新农人创业就业提供了舞台。胡伟斌称,浙江还围绕“出好政策引人才、建好机制育人才、搭好平台用人才、做好服务留人才”不断探索,加快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入乡发展,成为逐梦沃野的“兴农人”。
人才成就浙江,浙江成就人才。一幅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壮美图景正在浙江铺展。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