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一年多来,多个改革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从“杭州之窗”看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04-10 08:53:12 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 丁 珊 陈亦楠

杭州,全国第八座迈入GDP“两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也是城区人口突破千万大关的超大城市。辩证地看,庞大的经济体量和超大城市规模,必然伴随着更多元复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单元。城市能级跃升的结构性转变,呼唤着更弹性的治理方式以及“以人为本”的治理实践、更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

大城如何善治,既是摆在全国各大城市面前的关键考题,也是处于“后亚运”时期,杭州需要精准作答的必答题。

2024年1月26日,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组建,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搭建四梁八柱,在短时间内交出新的答卷。

这一年来,“杭州实践”亮点频现:“小哥码”等两个案例入选全国新兴领域党建典型案例;筑牢为村(社区)减负“防火墙”等两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为全国超大城市治理提供示范样本;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数量持续上升,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中,杭州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新增高级、中级数量居全省第一,为城市治理建构专业人才蓄水池。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杭州正全力向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目标迈进。要实现这一愿景,杭州必须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杭州社会工作将如何以治理创新强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而驱动城市能级再次跃升?

打造“小哥友好城市”

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双向奔赴

组建伊始,“最快的组建速度”“扎实的顶层设计”等关键词,定格了省会城市杭州在锚定一流标准中展现的头雁担当。

“2024年1月26日组建挂牌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全体干部会议,当天实现集中办公。”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杭州13个区、县(市)社会工作部,在去年3月初全部完成挂牌并实质性运行。

省委社会工作部这样评价:“杭州的组建速度全国、全省最快。”

顶层设计时,杭州明确从“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中找准切入点、突破口。既要因时制宜,也要因地制宜,努力探索与杭州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工作路径。

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发展迅速。目前,杭州新就业群体总数达86.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7.1%。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及网约车司机,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杭州以更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回应其多元诉求。

一个“小哥码”,展现杭州治理的精细“颗粒度”。在西湖区灵隐街道绿园小区,饿了么小哥吴正桥使用“小哥码”碰一碰功能,“秒”进小区。“进门难、找楼难”曾是困扰不少网约配送员的难题。杭州创新推出“小哥码”,依托“浙里办”上线应用场景,打通饿了么、美团等七大平台数据,根据实时订单信息为网约配送员赋能“电子通行证”。目前,“小哥码”已经在杭州1320个需登记进门的小区挂码使用,惠及3.2万余名网约配送员。

不断涌现的“小哥驿站”,将关爱嵌入城市的角落。今年以来,在杭州繁华的钱江新城CBD,骑手送餐送货高频路段旁的商业综合体连廊、地铁接驳口等“金角银边”,杭州建设了三或五平方米的“小哥驿站”。“累了可以打个盹,饿了还有微波炉可以热饭。”美团小哥王凯说。

杭州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为小哥放大“微空间”。“去年我们建成3025个暖新驿站,初步实现小哥在杭‘15分钟服务圈’。”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提出“小哥在哪里,阵地和服务延伸到哪里”,实现服务阵地的空间重构、功能迭代。杭州今年将新建16家“小哥驿站”,让城市温度零距离抵达小哥身边。

一扇门、一张床、一餐饭,关系着新就业群体如何在城市安放心灵。如今,杭州已经上线1000余套安新公寓、13个爱新基金,持续拓展“小哥学院”“友好医院”等场景,制度友好、设施友好、人文友好的“小哥友好城市”正逐渐从愿景照进现实。

杭州是民营经济大市,其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已成为撬动城市治理现代化、释放市场动能的关键突破口。过去一年来,杭州扎实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双覆盖”,实现商会党组织100%覆盖,行业协会党组织覆盖率从37.5%提升到52.6%。此外,为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信用监管机制,杭州在物业、园林绿化、美容美发三大行业试点信用评级,覆盖1200余家企业。其中,园林绿化行业首创地方信用指数,成效显著。

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

基层治理迸发强劲活力

如何为基层松绑瘦身,让干部轻装上阵,成为社会工作部组建以来的重中之重。2024年,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全省率先召开筑牢为村(社区)减负“防火墙”工作会议,印发“1+9”工作方案,建立基层事项准入联审机制,设立100个基层减负观测点,将网格事项从272项大幅“瘦身”至19项。

“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较早梳理出村级组织准入事项正面、负面清单,严格把控事前联审、事中监测、事后整改‘三道关’;构建‘数智减负’一张网,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真减负’。”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基层的创新活力得以激发。三方协同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创新打造现代产业社区治理、探索城市社区数智治理体系……基层村社组织为治理难题创新出一把把“金钥匙”。杭州市举行首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从中遴选出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全市基层治理创新案例27个。编印《杭州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村社工作法汇编》,为更多村社提供参考。其中,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还被中社部列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

“亲爱的社区工作者,节日快乐!”2024年10月23日,恰逢杭州市第15个社区工作者节,钱江新城的恢宏灯光秀点亮夜空,湖滨银泰巨型电子屏滚动着暖心标语,杭州用连续3晚、覆盖城市核心地标的视觉盛宴致敬社区工作者,以城市之名加冕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杭州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中,活跃着1.8万余名社区工作者,他们联系群众最直接、服务群众最具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说,“当社区工作者的付出被看见、价值被彰显,必将激发更大的基层治理创新活力,为杭州现代化社会治理注入持久动能。”

给工作,也给工具;给担子,也给温暖。2024年9月,杭州举行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市村社干部培训,共有100名村(社区)干部参加,用理论和案例学习为其赋能;同时,鼓励和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审,全市1.39万名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75.31%。

杭州创新推出《小区大事》电视栏目,以“小屏幕”撬动“大治理”。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与杭州文广集团,以社区治理为切入口,推动解决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新版电视栏目上线以来,已播放节目12期。

一支“看得出问题、找得准症结、拿得出办法”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正用脚步丈量着杭州的街巷阡陌。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杭州的基层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擦亮“最暖杭州”品牌

在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中再攀升

“当听到废墟里传出回应喊话的敲击声,那是世间最美的声音。”3月底,缅甸发生7.9级强烈地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的中国公羊救援队何军的这句话令人动容。中国公羊队,是杭州志愿服务品牌矩阵的代表之一。

湖滨银泰“矗立”的最美人墙,活跃在居民身边的武林大妈……在杭州打造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这抹大街小巷的亮丽色彩最动人。志愿者们如同繁星点点,在润物无声中编织着城市文明的经纬。

截至目前,杭州共计1.5万余支志愿服务队伍、超过400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杭州志愿服务工作已成为杭州城市治理的金名片,近一年来累计3次在中社部组织的全国性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打造“最暖杭州”志愿服务总品牌。《杭州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出炉,“我们积极实施志愿服务供给落地专项行动,推动红色领‘杭’、平安护‘杭’、文化润‘杭’、青春启‘杭’等8+N系列志愿服务领域品牌化塑造,让杭州志愿服务品牌迈向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说,未来,杭州将纵深推进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机制改革,引导志愿者将社区作为服务的“主场景”,更好回应群众关切。

描绘发展蓝图,凝心聚力再出发。以杭州市委社会工作会议为新起点,杭州将以“党建引领大城善治”为主线,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再攀高,基层治理再提升,“民呼我为”再优化,体制机制再完善,书写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精彩答卷。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标签:城市治理;杭州;新就业群体;基层治理编辑: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