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设计制造的“小徽章” 缘何成为成都世运会“爆款”
近日,在成都世运会场馆内的特许商品零售店里,一批由温州人涉及制造的小徽章成了游客爱不释手的“成都印象”。其中非贵金属品类中6枚一套的镀金限量版摆件,融合了四川熊猫、杜甫草堂等地域元素,因设计独特还被央视报道,成为本次世运会的“爆款”。
从“小作坊”到特许生产商
这些徽章皆出自温州七彩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设计团队之手。从杭州亚运会的国礼供应商,到成都世运会24款特许徽章的创作者,这家从手工作坊成长起来的企业,用20余年的工艺积累,在国内大型赛事的舞台上,写下了属于温州制造的注脚。
“踏入赛事礼品领域,纯属偶然。”温州七彩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杰介绍,当时,他们为一家合作企业配套生产小型赛事的纪念徽章,通过这家公司了解到杭州亚运会也在征集纪念徽章供应商。“当时我们派了一位经理带着样品去杭州,心里还是没底,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大规模的赛事。”许杰说。
杭州之行,让七彩虹拿下了亚运会吉祥物徽章与“国礼”系列徽章的采购订单。凭借细腻的工艺与独特的设计,七彩虹设计的产品被纳入亚运会国家礼品集,还收到了浙江省政府的感谢信。“有关部门的认可像一块敲门砖,让我们在后续的赛事竞标里有了更多的底气。”许杰说。
从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了赛事项目部门,紧盯国内外大型赛事的应征信息。2024年4月,成都世运会特许生产商应征文件发布时,他们第一时间报名,最终拿下贵金属、非贵金属与工艺品三个品类的生产资质。
设计必须玩出“新花样”
在七彩虹的设计工作室里,设计总监郭贤岳带领2名设计师,用6个月时间完成了成都世运会24款徽章的原创设计,其中20款为非贵金属,4款为贵金属礼品摆件。这位土生土长的温州平阳人,有着20余年设计经验,从包装到徽章、印章等系列产品均有涉猎,对赛事礼品设计有着深刻的理解。
“最难的是跳出‘同质化’陷阱。”郭贤岳坦言,近年来国内赛事密集,观众对传统徽章早已审美疲劳。他们必须在主办方提供的会徽、吉祥物、色彩等基础素材上,玩出“新花样”。
设计准备阶段,团队做足了功课。“首先要梳理组委会给的素材,再结合成都当地特色元素融合进去。”郭贤岳举例,设计中就融入了成都茶碗等地域符号,让徽章既体现赛事主题,又散发浓郁的地方风情。除了当地民俗文化,作为世界性赛事,设计中还加入了英文等国际元素,兼顾全球视野。
非贵金属品类的14款产品里,冰箱贴成了创新的突破口。不同于传统平面冰箱贴,他们设计出可翻盖的“世运会倒计时徽章冰箱贴”,多彩的运动人物形象环绕展现不同的运动形态,上盖旋转后露出的是世运会场馆。“我们想让产品有‘可玩性’,不只是个纪念品。”郭贤岳说。
合格率必须达98%以上
“很多设计公司懂创意但不懂工艺,设计图纸往往不能落地,而生产企业懂制造却缺灵感,我们刚好两者兼顾。”许杰表示这种融合能力,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本次世运会特许生产招标中,全国有多家企业中标,而温州仅七彩虹一家。
在七彩虹的生产车间,一枚徽章要经过拉力测试、电镀检测、盐雾测试等六道工序,才能最终出厂。“一万套产品,合格率必须达98%以上。”许杰说。
这样的严苛标准,源于20余年的工艺积累。企业从手工作坊起步,如今已发展为拥有自有产线的微型企业,日产能达5000套。2008年、2018年、2022年三次产线升级,引入UV彩印机等设备,让工艺精度不断提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细节的较真。早期生产的徽章别针常因电镀不均出现瑕疵,他们便改用新型别针款式,电镀时特意将翘角抬高,确保镀层均匀。
谈及未来,七彩虹计划聚焦运动赛事奖牌与IP周边。“下一步,我们将筹划2026年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设计与生产工作,同时在赛事间歇期转向运动奖牌、IP周边开发,静候新的赛事机遇。”许杰透露,此外,他们也正探索AI技术的应用,让传统制造业接上“智能”翅膀。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