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小团队,强力攻关疑难病
浙江启动2025年度“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项目
浙江在线9月9日讯(记者 林晓晖 通讯员 王倩)日前,2025年度浙江省“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项目启动,聚焦八大重点临床领域,计划在全省布局100个临床创新团队,围绕颈动脉斑块、青少年抑郁、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等疑难疾病开展精准攻关,并配套开设专病门诊,以科研推动临床诊疗能力提升,回应百姓就医需求。
“‘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规模控制在15至20人,且明确要求临床医生占比不低于70%,同时广泛吸纳药学、临床研究、医技和生物信息等跨学科优秀人才,形成诊治支撑与科研攻关一体化的协同力量。”省卫健委党委委员、人事处(人才处)处长朱炜向记者介绍,团队的遴选与布局不是“撒胡椒面”,而是基于全省疾病谱系、老百姓健康需求征集反馈等多个维度综合确定的。
朱炜举例,在肿瘤血液这类浙江患者外流较多的领域,共部署31个团队。还有耳石症所致重度眩晕,这一疾病的门诊发病率高,全省年发病人数预计达2万例,且存在症状主观描述难、跨科室诊疗不规范的难题。对此,也设立临床创新团队,探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实施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
项目不仅致力于单一病种的突破,更注重构建覆盖发病机制、诊疗流程与技术研发的全过程创新链。以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例,全省年发病约100万人,患者认知衰退速度比正常衰老快50%,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该团队负责人表示,团队目标不仅包括临床治疗方案攻关,还希望从糖尿病整体防控体系入手,遏制认知障碍与血糖管理之间的恶性循环。
根据要求,各团队所在单位须开设与研究方向一致的专病门诊,实现“门诊—研究—治疗”无缝衔接。省卫健委、省财政厅将在项目申报、人才政策及资金保障方面给予支持。
“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项目为期4年,2024年项目初次启动,布局的第一批团队已在多个病种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门诊服务量、患者满意度、疑难病攻坚突破等均有明显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流出省外的问题,也推动了医院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一批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专病诊疗品牌逐渐形成。例如,浙江省肿瘤医院脑淋巴瘤创新团队在省内率先开展针对高危脑淋巴瘤患者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细胞治疗技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浙江省人民医院“乳腺癌修复重建团队”创新性地将形体与功能重建整合,构建出一套全新的乳腺癌修复体系。今年以来,该团队业务量同比增长近20%,其中30%以上患者来自省外。
朱炜说,2025年度的建设将进一步升级,更加强调临床能力实质提升,注重医学人才培育。项目要求所有团队成员的临床数据实时接入“浙里办”平台的“医护职业生涯档案”系统,与医学人才评价和职业发展深度挂钩。
“小而强”创新团队不仅是一个个独立运行的临床单元,更成为人才交流和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年4月,省卫健委组织“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的人才交流会,强化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医—研—企”协同创新,助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此外,省级团队专家以“学术院长”“学术科主任”等身份下沉基层医院,通过互聘共享、技术帮扶,辐射优质资源。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