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热点舆评 正文

真假难辨之际,监管部门需及时当好“裁判员”

发布时间:2024-07-03 17:54:27 来源:浙江在线 杨洋/文

  近日,知名打假人王海发布视频称,分别从线上、线下渠道购买了桂林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藕粉,但经过检测发现,均未检出藕成分。生产厂家回应称,有专业检测报告证明藕粉含藕,职业打假人送检的机构不一定正规。

  确实,职业打假人的检测结果并不一定正确,但生产厂家自己未拿出实证,只声称有专业检测报告证明藕粉含藕,也难逃空口无凭之嫌。更何况,行业内藕粉造假的情况并不罕见。此前某知名品牌藕粉就被曝其藕粉含量只有8%,其他90%多的成分主要为木薯粉等便宜材料勾兑而成。此外,据王海介绍,食用木薯粉的价格为4100/吨,而纯藕粉的价格为20000元/吨。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为了利润造假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双方说辞陷入真假难辨之际,就需要权威机构“亮剑”来一锤定音,为这场关于藕粉成分的喧嚣画上句号。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受制于专业知识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很难有效辨别其真假。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公开信息显示有监管机构介入。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介入当好“裁判员”,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尊重,更是对市场秩序的维护。(杨洋/文)


标签:打假;藕粉;监管编辑:陈王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