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浙江省对口援助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第十五年。十五年来,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扎根高原,一个又一个援青项目落地海西,“浙江援青”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圆满答卷。
2010年以来,全网与“浙江 援青”相关报道超6.33万篇,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9家主流央媒集体“打Call”,共推出2011篇报道。不断“破圈”的浙江援青故事,也成了社媒平台的热门话题。微博和抖音平台与“海西州”相关的话题总量达944个,话题阅读量(播放量)累计超35亿次,浙青两地截然不同的风光美景、两地共办的文体活动以及能源合作等话题热度较高。
那么,江海相连,浙江援青又结出了哪些硕果?
看“五批”奋斗显担当,十五年来,浙江援青共安排资金30.98亿元,实施援建项目407个,累计选派五批240名援青干部人才,助力海西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壮美篇章。2024年4月,浙江省援青指挥部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看“四地”建设促发展,组建“盐湖产业发展与浙青产业协作”专家智库,全力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引进30余个产业项目,高标准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开通杭州到德令哈直航航线,高品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成青货入浙“十城百店千网”线下专卖店超百家,加快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看“三交”工作架桥梁,推动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浙里石榴红”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宋韵丝路行”文艺晚会、“浙青同心·共享奥运——浙江奥运健儿海西行”等文体交流活动举行,全网阅读量破亿次,进一步拓展两地群众沟通交流的空间。
看“双向”交流惠民生,每年到海西开展短期帮扶的医疗教育人才超200人、到浙江开展跟岗培训的医疗教育骨干超200人,“双向双百”工程成为“民生援青”的有力注脚。
看“一张”蓝图绘新篇,十五载对口支援,浙江与青海从“单向帮扶”迈向“双向共赢”。愿浙江援青继续赓续“风沙大格局更大、海拔高境界更高、环境苦更能吃苦”的援青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谱写新时代“山海协作”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