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案例库 > 舆情报告 正文

央视曝三亚宰客 反思还是辩解?

发布时间: 2014-10-15 16:55:01 来源: 南海网 作者: 作者 张睿轶

  在2012年三亚“宰客事件”发生后,央视近日又曝光了三亚的宰客事件:比如买了25斤水果少四斤;比如两瓶兰花精油总共花费1204元,导游拿到的回扣高达60%;比如项目380元的潜水,导游的返佣金额为270元;比如在国家3A旅游景点三亚市首创奥特莱斯商场(实为万宁),导游的返佣比例同样高达45%。

  央视、曝光、三亚、旅游、宰客,这五个词均为网络舆情热点词汇。可想而知报道在互联网上立刻引起的惊涛骇浪。海南舆情研究中心监测显示,截止14日下午16时,网站、微博、论坛、微信相关信息高达8968篇次。

  宰客屡禁不止,谁该担责?

  由于有2012年宰客事件的前车之鉴,加上多年积累的负面印象,国内各大媒体对三亚宰客的批评接踵而至。

  长沙晚报、三晋都市报等国内诸多媒体的评论直接了当的指出,“层出不穷的产自当地的宰客新闻表明,三亚并没有配套与之对称的行政监管体系。”“今年十一长假前,三亚市物价局表示为严防欺客宰客,将每天巡查海鲜餐饮市场,但游客仍免不了受宰,这说明‘严厉整治’只有‘表面文章“,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斩不断的‘宰客链’背后,是旅游管理部门的空喊口号、光说不练。三亚旅游秩序整改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是对当地政府管理智慧和整改决心的双重考验。”

  潇湘晨报的评论则更深了一层。它特意指出,“如果一些地方永远只是关注来了多少旅游者,收获了多少真金白银,旅游收入又增长了多少,而永远不能真正关注到每一个旅行者的体验和感受,不能让每一个旅行者都能获得地方行政力量及时的呵护与珍视,那它只能在越来越粗放的发展中,遭遇旅行者用脚投票的必然选择。”

  国内网民的评论似乎验证了“遭遇旅行者用脚投票的必然选择”的说法。在各论坛、微博中,“宁去东亚(日韩)东南亚(新马泰),也不去三亚”的论调比比皆是。许多网民表示,去三亚旅游的费用甚至高于东南亚,为什么还要选择三亚?

  网友@马涤明表示,宰客乱象背后的病根不在旅游业,而在政府监管,“治理的重点就应该是对监管的治理。监管不治,何谈市场治理?”治理监管,无非是破除监管惰性,把应付式的监管转变为实质上的监管,化被动为主动,不能总在由央视等媒体曝光之后,才想起有宰客这回事。

  新华社官方微博评论账号@新华微评指出,在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旅游市场从业者也需改变“杀鸡取卵“心态,着眼于长远利益,真正以好服务和好商品来赢取消费者信任。”但这篇短评并未获得多数网民认同。有网民就认为,“市场自律好使,还要监管做什么?道德好使,还要法治做什么?”“市场监管本来就是政府的工作,没监管好就是政府的责任,作为民众,只能通过政府监管的形式来调节和约束市场,这是基本常识”。

  在严厉批评商家和政府的同时,荆楚网将板子也打到了消费者头上。“ 《旅游法》颁布已有一年,对许多旅游乱象实则已明令禁止,但为何宰客行为仍然猖獗?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老百姓维权意识淡薄,难得借节假日出行,遇到宰客现象一般都会选择忍气吞声,不想因此毁了心情,这同样也助长了商家的嚣张气焰。”

 [1] [2] 下一页
标签:三亚 央视 宰客 编辑: 沈韩宇

舆情排行榜

一周涉浙舆情综述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