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舆情智库 正文

舆情地图:2015年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

社会非理性情绪待破解 公共议题舆论共识度不断增强

发布时间: 2015-07-13 08:36:11 来源: 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廖灿亮
 
  图1 2015年上半年全国舆情预警地图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截止2015年6月30日,2015年全国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共738起,其中华东129起、华中104、华北86起、华南83起、西南63起、西北42起、东北27起,全国182,国际22起。

  上海元旦夜踩踏事件、国足亚洲杯之旅、黑龙江一男子火车站被民警击毙系列事件、“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公务员工资调整系列话题、田径运动员刘翔退役、离婚引网民热议、成都男子逼停暴打女司机系列事件、福建漳州石化爆燃事故、歌手姚贝娜病逝记者采访手法引争议为上半年最热的十个国内舆情事件(话题)。此外,尼泊尔8.1级地震、法国一杂志社遭恐袭、国际足联布拉特辞职以及希拉里宣布二度竞选美国总统等事件引较多国内舆论关注。

  表1上半年国内热点舆情事件TOP20

  从各大省份来看,上半年全国各省区舆情数量排名前五的是广东、河南(均55起)、北京(35起)、云南(27起)、陕西(26起)、安徽、湖北、山东(均24起)。总体呈现出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递减的趋势。

  广东、河南、北京舆情热点事件较多。广东歌手姚贝娜病逝系列事件、广东首例意思MERS病毒事件、区伯“因嫖娼被抓”系列事件、深圳机场女司机驾车撞向人群致多人死伤事故、深圳记者暗访被警察打系列事件;河南鲁山养老院大火、女教师10个字的辞职信话题、信阳“干尸男童”事件、河南多地“牛奶浇地”系列事件、郑州交警开宝马车撞死婴儿系列事件;北京近13年最强沙尘暴话题、史上最严控烟令实施话题、人大代表挖塌北京地下室事件、鸟巢豪车隧道飙车案等舆情热度非常高。

  表2上半年全国各省区市舆情增量表

  (蓝[0,15),青[15,30),橙[30,45),红[45,+∞)   

  

  图2:上半年全国各省区市舆情增量表(抽样:534件)

   从行政层级上看,上半年的舆情集中发生在地级市以上及县城区域。乡镇及村级舆情方面,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死亡事件、河北肃宁特大涉枪刑事案、福建三明“肉身坐佛”系列事件、陕西延安男子暴打扫地男童事件、缅投弹事件造成云南居民多人伤亡事件、河南商丘“卫生纸男孩”话题等舆论关注度较高。

  图3:2015年上半年行政层级热点事件占比(抽样:534件)

  从从舆情爆发走势来看,上半年平均每天舆情热点事件4.0起,全年波动显著。其中1月份舆情热点事件最多(162起)。

  图4:2015年上半年舆情爆发走势(抽样:534件)

  吏治反腐热更多制度化反腐举措或出台

  从舆情热点话题看,2015年上半年全国舆情热点话题共涉及38个领域。话题量居前五位的是吏治反腐、司法案件、公共政策、干部作风、教育舆情。此外,城管执法、警民关系食药安全、征地拆迁、互联网管理等话题也较多。

  吏治反腐领域,1月4日,“原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组织调查”打响了2015年反腐的第一枪;2月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等3名公职人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3月“两会”期间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等公职人员被相继调查;4月我国发布红色通缉令缉拿百名外逃人员,舆论纷纷点赞。

  吏治反腐网络话题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对腐败零容忍的决心,同时释放出2015年从严惩治、从实改革的反腐主基调信号,或暗示着下半年将会有更多制度化的反腐举措陆续出台。从下半年趋势来看,吏治反腐领域成为上半年数量最多的舆情话题也反映出反腐已经升级成“全民话题”,相关话题顷刻就能引爆网络。

  网络反腐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因作风问题屡成负面焦点。如云南村官“艳照门”事件、山西一领导开会爆粗口、网曝福州版“雷政富”案、湖南临湘市长涉毒、湖南凤凰一局长携女下属游三亚夜宿豪华酒店等。类似网络反腐事件暴露出少部分地方公职人员修身不严,存在“四风”问题。长期以往恐损当地领导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值得警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地方领导干部若不加强自律及注意言行,极易成为网络负面舆情热点。

  表2上半年全国热点舆情话题TOP 10

  基层舆情应对差警民关系引反思

  从所涉部门来看,上半年舆情事件所涉职能部门集中于公安、纪检、教育、交通、城管、工商、卫计、人社等部门。

  治安方面,一些重大案件引社会反思,如山东破获特大贩婴案、央视揭秘非法代孕产业链事件,涉及计划生育违法犯罪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杀人案、河北沧州枪击和袭警刑事案件引社会反思枪支管理和使用话题。舆论指出,相关部门应彻查,按依法治国理念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警民关系方面,热点事件爆发较多。1月“常州民警录搞笑防骗视频”、5月“云南交警为减轻伤者痛用身体托举3小时”、6月“高考女生紧张向警察求抱”等事件获得了舆论极高的关注度和赞扬声。不过,一些争议性事件在网络发酵影响到人民警察形象,更影响到公安部门和媒体之间的关系紧张。如“南都记者深圳暗访警察吃娃娃鱼遭打”、“黑龙江监狱'猎艳'系列事件”、“'广州区伯‘在长沙涉嫖娼被抓事件”、“云南昭通警察打中学生事件”等。

  警民关系事件屡引舆论质疑,与新媒体的标签化倾向以及相关部门舆情因对欠佳密不可分。媒体刻意突出警察身份的报道,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从下半年趋势看,面对日益复杂的涉警舆情和备受伤害的公安形象,相关部门在加强公安队伍管理同时,可做好公安形象正面宣传、提高涉警舆情应对能力。

  表2上半年全国热点舆情事件所涉部门TOP 10

  季节性舆情爆发旅游、教育舆情引导可前置

  1月份、2月份,是季节性舆情大量爆发的时期。春运、火车票黄牛问题、出租问题、讨薪、最长寒假等话题,都已经大量出现。如农民工讨薪,几乎是年年上演的岁末之战。每至年关,农民工讨薪引发的极端事件就会接连发生,舆论呼吁“欠薪入刑”。

  5月旅游季节性舆情在本月大量出现。“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陕西华山天价米饭”、多地“游客不文明举止行为”等事件引网民关注和热议。在网民呼吁政府部门整顿旅游市场的同时,也警示相关部门做好季节性舆情的引导前置工作。

  6月教育舆情在本月爆发较多。“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系列事件”、“高考发错试卷、放错听力”、“多名河北官员将孩子送往内蒙古高考”等季节性舆情热点再引舆论热议。舆论普遍认为高考公平事关教育公正与机会均等,应从“替考”、“高考移民”等事件汲取教训,填补法律空白。也有舆论反思类似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并探讨替考入刑的必要性。有媒体呼吁相关部门告别“割韭菜式”的处理方法、彻查到底。

  此外,上半年近期校园霸凌事件多发引社会广泛关注。浙江丽水初中生曝打小学生、江西新余多名女初中生被爆围殴女生、四川资阳初中生遭扒光羞辱等事件点燃了网民怒火,部分网民发起了针对施暴学生的“人肉搜索”。有媒体把国内校园霸凌事件与近期中国留学生在美绑架欺辱同胞的新闻作对比,认为类似事件折射我国在处理未成年人暴力事件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呼吁加强法律建设。从下半年趋势来看,随着中高考录取工作的展开,教育舆情热点或再爆发。

  突发事故引社会忧虑交通事故警示及时回应关切

  上半年多起突发事故引发社会忧虑。“上海元旦夜踩踏” 、“黑龙江哈尔滨仓库大火”、“福建漳州石化爆燃” 、“贵州楼房倒塌”等突发事故再敲公共应急警钟,同时也对相关部门的突发事件管理和应对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鲁山老年公寓大火”引舆论聚焦于社会养老话题。如何建立养老制度、改变养老资源匮乏,引舆论思考;“’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凸显水上安全管理和公共安问题。舆论呼吁升级公共安全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下半年趋势来看,突发事故造成巨大伤亡易引起网民的长时间关注以及产生一些不满情绪,相关部门解读出纷繁信息中的舆论诉求并及时回应,是突发事故舆情应对成功与否的关键。

  交通事故领域,“鸟巢豪车飙车车祸”、“南京宝马肇事”、“郑州交警开宝马车撞到婴儿”等交通事故中,舆论共识度较低。事件都在猜测、披露、质疑之中成为舆情热点,网民质疑官方回应持续存在,事故背后是否存在腐败问题成为舆论热议焦点。此外,危险驾驶罪量刑问题也引较多舆论讨论。相关部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仍是平息舆情风波的良方。从下半年趋势看,类似标签化报道以及网民持续质疑的交通事故或将再次发生,值得警惕。

  出租车行业改革政策出台舆情或持续

  上半年随着打车软件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对传统出租车业造成利益冲击。这造成多地出租车司机接连罢工罢运和多地出现“打砸”专车集群事件。多地有关部门对专车公司之列引舆论持续关注。有舆论表示,出租车行业在互联网时代被逼到了不得不改的境地。对于出租车等传统行业必须加快改革,否则连潜在的出路也可能会被新兴互联网企业抢占。也有舆论认为,近来出租车罢运和专车被砸等激烈事件的发生,根本上是市场需求与数量管制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法的本质则是约束住基层政府之手,把权利还给市场。

  从整个舆情传播链看,舆论关注点有从原来“专车”是否合法到为出租车行业如何打破垄断进行改革,再到转变为“倒逼出台法律政策”的趋势。从下半年趋势来看,随着交通部出租车行业改革政策的出台,此类事件热度或持续。

  “舆情反转剧”多发社会非理性情绪待破解

  上半年“780万存款失踪案”、“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上海小学生为老师撑伞”、“大连男子开房就被抓”、“云南导游辱骂游客”等多起舆论反转事件接连发生,引发社会反思。特别是“成都女司机”系列事件,舆论由谴责男子暴力,转为指责女司机违规变道,进而引发“路怒症”以及文明驾驶的深思。

  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与传播、部分传统媒体的不严谨报道以及网络媒体“标题党”造成目前网络舆论本身极不稳定,容易被错误地引导。各类碎片化、非理性的信息容易激起网民情绪。有舆论认为正是因为舆论的施压,才客观上促使相关部门依法合理处置事件。但更多观点则认为,片面不完整的事件描述,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伤害,而且消耗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呼吁网络舆论回归理性平和。

  从下半年趋势来看,随着主流媒体积极融入网络,构建多元化的主流舆论传播平台;另一方面需要从“新闻反转的阵痛中增强免疫力”,一些媒体及其新媒体运营人员为“抢新闻”“吸眼球”,未加鉴别地使用未经证实的社交媒体消息、在报道中成为“标题党”等。类似“舆情反转”事件或再发生。有舆论呼吁,媒体应在“新闻反转的阵痛中增强免疫力”,而网民应理性地使用“拇指话语权”。

  民众聚集事件官方处理能力提升舆论共识度不断增强

  广东普宁“村民集体抗议致高铁停运”、上海金山居民聚集抵制“石化”项目、四川邻水民众聚集求高铁过境“、广东河源民众聚集抵制”电厂扩建“等事件都引起网络舆情较多关注。聚集事件发生后,现场相关图片、视频被当地网友上传至微博、微信上,引起舆论一定关注,部分事件也被外媒援引报道。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群体在聚集事件的组织与传播显示出巨大能量。监测显示,上半年众多聚集事件的传言都是从微博和微信上开始发酵的。此外,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存在的情绪性发泄、谣言、煽动等非理性言论,不但蔓延了群体聚集事件,同时也增加了社会风险。

  有关部门及时耐心沟通、及时辟谣、满足群众合理诉求等措施赢得舆论理解,众多民众聚集危机处理都展现了优秀的舆情应对能力。监测显示,上半年民众聚集事件官方处理能力有了巨大提升,面对公共议题舆论共识度也在不断增强。

  通过人民在线舆情综合管理系统、百度新闻热搜词和微博热词三个主要途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国网络舆情热点进行了初步统计,按照发生时间排序,针对每一个案例,统计其网络新闻和微博的信息量,通过7:3的比例加权累计,进行了热度排行,以备参考。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数据统计日期为2015年7月1日。

 
标签:编辑: 沈韩宇

舆情排行榜

一周涉浙舆情综述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