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 央媒看浙江 正文

人民日报:浙江嵊泗出台地方条例,保护海岛生态

发布时间: 2016-08-01 09:02:33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苏艺

  嵊泗县嵊山岛的村落与山融为一体,成为“绿野仙踪”。

  本报记者苏 艺摄

  海瀚、礁美、滩净,背靠长三角腹地、面向东海的海岛县浙江嵊泗,世代蒙受大海的恩泽,也有过渔业资源衰退的阵痛。

  “以前海里的鱼啊贝啊特别多,不费劲儿就能捞上很多。”嵊泗县田岙村村民洪永军,曾是“渔老大”,见证了家乡海洋环境的变化。近日,记者跟随国家海洋局“海疆生态行”采访组赴嵊泗采访获悉,得益于封礁育贝、游客限量等措施,这个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列岛型国家风景名胜区更美了。

  岛礁一度遭受野蛮采捕

  嵊泗有着广阔的海域面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有“一分岛礁九分海”之说。

  然而,近些年,有些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岛礁资源掠夺性采捕。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杜军介绍,“当时,不光是采集贝类,不少人直接把附着贝类的海藻、礁石彻底铲走,部分贝藻类等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

  嵊山岛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岛边的海水说,“水下的很多鱼、贝和藻类都要依靠着岛礁才能生存繁衍。岛礁受破坏,海洋生物链就受到威胁,最后遭殃的还是我们人类。”

  当地虽曾有一些保护,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撑、专业执法力量不足等,岛礁生态系统依然在受威胁。岛礁资源管理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出台地方条例,为岛礁保护提供政策依据

  为了大海、更为了自己,当地开始行动。

  其中,2012年7月,出台《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岛礁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岛礁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为嵊泗县岛礁资源管理、保护、利用等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嵊泗的海域上,记者见到装有红色喇叭的船只。杜军说,“这是岛礁资源保护船,有不法行为,马上通过大喇叭喊话。”

  目前,已建立起岛礁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单位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局负责定期开展巡岛工作。“各乡镇都配了岛礁资源保护船,壮大了巡护队伍。”杜军说。

  而在枸杞乡,确定岛礁养护管理的第一阶段为封礁育贝期,除本乡户籍的村(居)民在潮间带进行自给自足式采捕外,严禁任何人员以任何理由进行潜捕(底拖)等。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就为把破坏降到最低。”

  岛礁,不仅要保护,还要进行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从2004年开始,在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内共建成33座人工鱼礁群,鱼礁区建成后,生物量比投放前增加了10倍以上。

  事实证明,嵊泗县制定的管理办法和细则,得到了认可。近日,嵊泗所属的舟山市正在启动马鞍列岛与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的立法,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两个海洋特别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管理。

  遵守环境承载量,旅游以保护优先

  随着对岛礁、渔业资源的全方位保护,风景秀丽的嵊泗列岛名气越来越大。想到嵊泗大小岛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赚钱的机会来了,却对海岛生态构成新的威胁。

  怎么办?嵊泗县花鸟乡选择了“克制”——上岛的游客实行限量、拒绝星级宾馆和房地产开发。花鸟乡乡长王丹俊介绍,“考虑到环境承载量,来前游客需要‘定制’,每批控制在300人内,住民宿,3天2晚内充分放松,远离喧嚣。”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远景介绍,“从2014年开始,在沿海启动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行动,对‘三无’渔船和‘绝户网’开展专项执法。”陈远景说,浙江省计划到2020年,建成15个海洋保护区,力争使浙江渔场渔业资源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并鼓励渔民转产。

  如今的洪永军,已是渔家乐、海边旅馆的老板,每年有二三十万的收入,他总是说,“环境好了,村里人生活很舒坦。”

标签:嵊泗编辑: 沈韩宇

舆情排行榜

一周涉浙舆情综述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