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地市网络形象 > 丽水 正文

为孩子找回家的温暖 300多名消防员接力当“代理爸爸”

发布时间:2020-09-16 16:59:1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王晨辉 蒋欣如 见习记者 钱弘慧 通讯员 郑翔珉

  消防员“代理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留守儿童俱乐部发展历程。 庆元县消防救援大队 供图

  浙江在线9月16日讯 一到放学时间,庆元江滨小学五年级学生晓晓就会被“代理爸爸”印佳凯接到庆元县消防救援大队“儿童之家”,在那里,“父女”俩一起写作业、吃晚饭、玩游戏。在这个“儿童之家”,像晓晓一样有着消防员“代理爸爸”的留守少年儿童还有40多位。

  庆元是浙江留守少年儿童比例最高的县(市、区)之一,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全县6至18岁的少年儿童中,父母双方在外地达半年以上的有2100多位。

  为了帮助留守少年儿童找回家的温暖,2007年起,庆元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担任一些孩子的“代理爸爸”。13年陪伴,帮助越来越多的庆元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如今,他们的高中、大学升学率已和普通孩子接近。今年高考,全县100多名留守少年考生全部上线。

  更难能可贵的是,经社会各界努力,越来越多的留守少年儿童父母开始重视对子女的陪伴,陆续回归家庭。

  一群年轻“爸爸” 13年接力陪伴400多名留守孩子

  “印爸爸,我放学啦!”9月1日16时30分,庆元江滨小学门口,晓晓一蹦一跳地从校园里跑了出来。见到身着蓝色消防训练服的印佳凯,晓晓亲切地挽住他的胳膊,印佳凯则熟练地帮女孩卸下书包背在自己肩上。

  “今天发了好多新书呢,你背得动吗?”晓晓调皮地问,印佳凯憨厚地笑了笑:“放心,印爸爸有的是力气!”

  20分钟后,晓晓和印佳凯来到庆元县消防救援大队专为留守少年儿童设置的“儿童之家”。印佳凯仔细地检查“女儿”的作业。早在一周前,他就已经熟读了5年级的所有教材,以便更好地辅导晓晓。没过多久,又有20多名小朋友也在各自“代理爸爸”的带领下来到这里,一阵阵欢笑声传了出来。

  尽管才21岁,印佳凯已经有3年的“代理爸爸”经验。他清楚地记得2019年9月1日第一次见到晓晓时,面对这位小女孩还有些手足无措。

  “这些孩子长期独处,渴望交流,你多陪她聊聊天,和她一起玩,就能很快拉近距离。”这时,印佳凯的师傅,庆元县消防救援大队第一位“代理爸爸”游忠贵向他传授经验。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留守少年儿童,最缺少父母的关爱,尤其是父爱,我们希望通过陪伴孩子,让他们阳光一些、快乐一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庆元县消防救援大队代理政治教导员赵守良对记者说。

  今年31岁的游忠贵来自福建,儿时母亲离世、父亲长年在外的经历,让他对留守孩子有了更多同情。2007年初来到庆元后,游忠贵发现,由于外出务工、做生意的年轻人较多,当地有不少留守少年儿童。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游忠贵便向当时的政治教导员王华平建议,开办一个安全教育夏令营。2007年暑假,23名留守孩子报名参加了这个夏令营。

  “一周的夏令营让我们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感情,分别时,大家都有些不舍。看着一个个不愿意离开的孩子,王华平提议:不如我们每人‘认领’一名,当他们的‘代理爸爸’。”游忠贵说。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很快,全队19位消防员各自“认领”了一两名孩子,并和孩子们约定:接下来像爸爸一样陪伴他们。

  13年来,消防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一直接力——300多名消防员累计为6所学校400多名孩子当了“代理爸爸”。作为全队年龄最大的消防员,游忠贵已经先后当过52名孩子的“代理爸爸”。“就在前几天,我还接到第一个‘儿子’叶周俊的电话,告诉我他已经大学毕业,刚到宁波一所学校当老师,还说以后会像我一样,关心、帮助留守孩子,我特别高兴。”

  如今,游忠贵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心里,那些留守儿童和自己的孩子一样,都是他心里最深的牵挂。

  2018年1月,庆元县消防救援大队搬到新营房,特地开辟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区域,设置了全新的“儿童之家”,里面配备专门的生活区、游戏区、学习室,还购置了一批电脑和书籍供孩子们使用。现在,全队35名消防员,正担任48名孩子的“代理爸爸”。

  庆元消防员“代理爸爸”的做法,在庆元全县得到推广,2007年9月,该县由教育局、团县委牵头,开始实施以“代理亲人”为切入点的“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行动”。目前,庆元共有6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430人,结对550名孩子,成为他们的“代理亲人”,一个个类似的“儿童之家”分布在全县16个单位、社区。

  庆元县志愿者和留守学生一起玩游戏。拍友 毛其娟 摄

  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关心藏在一个个细节中

  9月2日中午,我们在庆元五大堡小学见到天天时,他正和沈从兰等5名志愿者一起吃午饭,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在这里很开心,老师同学都对我很好,沈叔叔也每周都会来看我。”天天说。

  天天是个不幸的孩子。2010年春节,天天家中失火,母亲不幸去世,而当时年仅5岁的他身受重伤,之后,父亲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天天历经大小10多次手术,直到2015年,身体机能才勉强恢复,但还是落下了残疾。接下来的日子,让天天和他爷爷感到为难:已过了上学的年龄,去学校怕生活难以自理,爷爷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很难一直照顾天天。

  “来我们学校吧,那里就和家一样!”2015年8月,五大堡小学教师毛其娟走访乡里的孩子,发现了正处在困境中的天天,便把他接到学校。

  到了五大堡小学后,天天发现,这里真的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们同时也是孩子的“妈妈”,会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叠被子、扣扣子,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对于行动有些不便的天天,大家给予了他更多的关爱,成立了一支由3位老师组成的照料小组。到3年级,天天已能生活基本自理。

  每当周末和节假日,还会有不少志愿者来到学校,陪伴他们,送来很多礼物。校长吴继大说,他们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少年儿童,家庭观念相对淡薄,为了帮孩子们营造家的氛围,学校采取“家庭式管理”,老师和学生结对,又努力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还组织开设木工、织造等手工课程,倡导“农·家文化”。“通过强化习惯培养和重视陪伴,大多数留守孩子升入初中后,日常表现和其他学生没有较大区别。”

  在庆元,像这样以留守少年儿童为主的寄宿制乡镇小学共9所,有学生1771人。目前,这些学校已全部采取类似的“家庭式管理”。

  当这些留守孩子升至中学后,陪伴也没有中止。比如庆元中学现有1755名学生,其中近20%是留守学生。如何在照顾留守学生生活的同时缓解他们的自卑情绪?校长吴继华说,心灵上的关怀远比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学校更多地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做法,撕去他们身上的“留守少年儿童”标签,默默地给予他们关怀。节假日的一顿加餐,周末依然对外开放的校园,为学生提供的名校网课资源……减少了明面上的区别对待,关心被藏在一个个细节中,既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又避免引来过多关注的目光。

  吴继华介绍,近几年,庆元中学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一旦发现学生情绪反常,便主动谈心,积极采取心理干预。学校不定期组织专业的心理专家来校讲课,结对老师也经常邀请留守学生来自己家做客,为他们营造归属感、安全感。每逢过年,总有几个孩子选择在老师家过节,“在他们看来,老师已经成为自己的家人。”

  在吴继华看来,留守孩子的成绩并不比一般学生差,甚至更冒尖,“这些孩子一般较同龄人自主、独立,他们可能没有别人那么好的先天条件,他们更想靠自身的勤奋努力走出去,走向更大的世界。”刚刚结束的2020年高考,庆元中学20多名留守孩子考上了一段分数线。

  庆元留守孩子与消防员“代理爸爸”在一起。 庆元县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一种积极的信号 越来越多留守孩子父母返乡就业

  每天晚上,庆元城东小学教师钟映芬都会花至少1个小时,给她结对的留守孩子父母打电话、发微信,交流孩子学习、成长的情况,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3年。

  城东小学是一所以留守少年儿童为主的学校,全校1389名学生,45%为留守孩子。钟映芬说,这些孩子,物质上大多并不匮乏,但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不少人存在性格敏感、自卑感强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和父母陪伴的缺失分不开。10年前,我加入庆元志愿者协会,并动员身边的志愿者一起帮助留守少年儿童,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支500多人的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志愿者团队。”钟映芬说,志愿者们的关心,给留守孩子带来了很多改变,但社会的爱心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陪伴。

  2017年的春天,钟映芬和30多名志愿者带着自己的孩子与10多名留守孩子一起联欢,她注意到有几名留守孩子躲在角落,眼神充满羡慕,钟映芬对一位小女孩说:“开心点,就把我当成你的妈妈!”小女孩却小声嘟囔:“我想我自己的妈妈也能这样陪着我!”

  “这一刻,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怀、陪伴,终究是不可或缺的。”钟映芬说,从那时起,她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要努力让留守孩子的父母回来,至少要让他们的心回到孩子身边。然而,在和孩子父母的沟通中,不少父母表示工作忙,没时间和孩子交流。也有一些父母说,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不知道该和他们说些什么。

  为了改变父母的观念,2017年9月,钟映芬成立了线上家长学校,对孩子的父母进行亲子指导,教他们怎么和孩子们沟通。每逢节假日,她和志愿者们都会以父母的名义,送孩子们一些小礼物。慢慢地,不少留守孩子开始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牵挂。

  庆元城东小学4年级学生萌萌这几天特别开心,开学前,她收到了妈妈寄给她的新书包。更让她高兴的是,再过一个多月,爸爸妈妈就将陆续回到她身边。

  “通过沟通,不少留守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得到提升,有些父母也萌生了回乡的念头。”钟映芬对记者说,特别是今年以来,仅他们学校就有20多名留守孩子的父母回到了家乡。

  为了让留守少年儿童的父母在庆元有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今年2月,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留守少年儿童父母定为返乡创业就业重点人群,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等政策支持。

  除了政策支持,庆元县还创建了一个配套良好的返乡创业基地,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指导、补贴申请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并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同时,该县还推出线上“就业创业码”,帮助返乡人员更便捷了解就业政策和更灵活办理就业业务。截至目前,已申领就业创业码人数逾2000。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2020年初到8月底,庆元县返乡创业就业达1682人,其中一半以上为留守少年儿童的父母。

  今年30多岁的刘李芬,之前一直和丈夫在外务工, 留下11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跟着爷爷奶奶在庆元上学。为了能陪伴孩子,2018年下半年,她决定返乡创业,2019年初向县人力社保局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50万元,今年还享受了担保贷款贴息17584.88元。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前不久,她成立了庆元县刘李芬电子商务服务部,她丈夫也回来和她一起创业。如今,这个服务部已经有16名员工——他们全部是当地留守少年儿童的父母。

  9月2日,庆元城东小学开家长会,钟映芬欣喜地发现,来参会的60%是孩子的父母。“有些是刚刚返乡创业、就业的;也有一些在外地工作,却专程请假回来。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这当然不是终点,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专家观点

  希望更多父母回归家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周皓:

  浙江留守少年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也许相对好一些,但他们依旧缺乏精神上的陪伴,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关爱。

  庆元的“代理爸爸”和志愿者参与陪伴,从某种意义上起到了良性引导作用,能促进留守少年儿童社会心态与非认知能力的塑造,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参与形式,值得借鉴与学习。

  不过,社会的关爱毕竟没法完全替代父母亲的陪伴。不管何时,留守少年儿童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只不过形式会随年龄而发生变化。希望更多父母回归家庭、重视并重塑家庭责任,这对于留守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标签: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