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地市网络形象 > 宁波 正文

宁波宁海茶山的新鲜事——“望海”茶场也有共享员工

发布时间:2020-03-19 09:39:4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徐铭怿 姜燕华 童俊娜

  浙江在线3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徐铭怿 姜燕华 童俊娜)“茶尤重时令,早一天是‘宝’,晚一天就是‘草’,等不得!”

  宁波宁海桃源街道西岙村妙云茶场主葛小芬,种得一手好茶,印象中话不多,不曾想近日再见,她竟也絮叨起来,语速也比往常快了半拍。

  多次采访茶场,我心里很清楚何谓“等不得”!宁波几乎一半多的茶场主要靠春茶收入,怎奈今年春茶采摘加工的黄金期“困”在了疫情期里。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望海茶”的主产区宁海,70%以上采茶工来自县外,外地采茶工无法及时复工,宁海县5万余亩的“望海茶”,该如何闯出困境?

  借来借去的采茶工

  “到了?!我马上来!”

  简短两句话,葛小芬挂断电话,拉着我就往茶山方向跑。

  走了约十几分钟山路,我远远看到茶山那边围了一堆人,正在分发竹篓等采茶工具。葛小芬一到,便急着清点人数。“52名!”她微微松了口气。

  “人手够吗?”我认出眼前的这片茶山,种的正是妙云茶场最早采摘的乌牛早,茶树枝头已冒出颗颗单芽,往年这片茶山需要约100名采茶工,今年却少了一半。

  “我再借借!镇里也会组织些人手过来。”葛小芬告诉我,这52名采茶工就是她借来的。其他茶场的情况也差不多,大伙便合计着借着用,填缺补空。

  借着用,需精打细算。就拿这52名采茶工来说,葛小芬专门挑了深甽镇天顶山茶场去借。因为地理位置和品种关系,天顶山茶场的茶叶采摘期要比葛小芬的茶场晚10天左右,这时间差,足够他们给葛小芬的茶山帮把手。“他们到岗,我们茶园一上午能收60多斤。现在采摘的是‘明前茶’,利润高,全年一半的收入靠卖这茶了!”

  特殊时期,茶场主们消息通得很勤,那边桑洲镇上的丙友茶场刚接到一批新茶工,这边葛小芬便得到了消息。“听说是当地政府帮忙招的,工人从隔壁台州的沙柳街道、泳溪乡过来,今天做完核酸检测,如果结果正常,明天就能上岗。”她已经打定主意去走走这条路子。

  桑洲和沙柳、泳溪是3个相邻的乡镇,相距不到10公里,这次采茶季,宁海当地政府为给茶农打开招工通道,联合另外两地启动了共治响应机制,招工把控户籍源头,统一简化采茶工入职手续,打通三地人员往来渠道。桑洲镇的18家茶企就这样招收到了500余名外来采茶工,葛小芬相信,政府伸手,茶农抱团,一定可以缓解“茶工荒”。

  细致详尽的“规划图”

  采茶工缺口很难避免,茶场主该如何减少损失?深甽镇农业农村办主任胡志云为解这道难题,早已奔赴产茶一线。

  胡志云跟茶叶打了25年交道,当地茶农们称他为“茶叶百事通”,2月底,宁海为帮茶农保产减损,专门组建了一支由高技能、有经验的专家组成的“采茶帮忙团”,他便是其中一员。

  找到胡志云时,他正在距离宁海城区30多公里的太阳山茶场茶园里检查茶树。茶场主李巧红告诉我,她的这片茶园约有220多亩,种植的时候分成了早中晚熟3个片区,之前“采茶帮忙团”已经帮她将50名采茶工分组,7人一组分地块或茶行进行采摘,每组间隔在20米以上,既达到防疫效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但一周前气温突降,茶叶受冻,到现在只采摘了不到往年一半的量,于是她再次求助了“采茶帮忙团”。

  我们等了个把小时,胡志云才从茂盛的茶园里钻出来,他说,茶园采摘节奏重新规划一下,还是能保住大部分产量的。“现在采的单芽虽是最贵的茶,但最多只能采20天,芽便要长开了,再加上茶叶受冻,茶芽受损,我建议把好的单芽挑出来采摘,剩下的茶叶养着,长成一芽一叶,再集中采摘,虽然价格不如单芽,但保产减损应该没问题。”

  胡志云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东边这片茶场单芽头茶能采50多公斤,比去年减产三分之二,按5000元钱一斤算,头茶可能会损失100万元,但大约20天后,就可以采摘一芽一叶,预计产量会比去年增产400多公斤,算下来,总的损失不大。”

  “头茶减产二茶补摘,绿茶减少红茶补产,高档减产中档补!”拿到这一张采茶“规划图”,李巧红心头悬着的石头落了地,虽然今年头茶产量减少,但后期补救,估计今年收入会与往年持平。

  潜力无限的新路径

  我跟着太阳山茶场的采茶工下山,往茶场走去。茶场里,负责验收茶叶的师傅胡文亮已等候多时,见人群过来,拨弄了一下电子秤,调整归零,而后熟练地过秤,并将茶叶均匀地在竹编筛上摊晾,这半天时间,胡文亮已收揽了六七十斤茶叶,接着便要看他这个炒茶师的本事了。

  胡文亮炒制了3年的茶叶,前两年绿茶是他的重头戏,今年茶场大大增加了红茶的比重,工艺更为复杂。

  “做红茶先要将鲜茶叶做萎凋处理,这时需要工人密切监控保证萎凋环境的稳定,再揉捻后,置于发酵机内,这个工序最为要紧,要盯着茶叶发酵状况,根据茶叶发酵的情况,随时调控发酵机温度和湿度等。”胡文亮边对鲜叶进行精拣分级处理,边跟我聊起来。他很清楚,相对绿茶,红茶和黄茶工艺相对繁琐,但价格也高,这样能补足今年头茶采茶量减少的损失。

  还好,今年胡文亮也有了新的帮手,茶场在两天前新购了3台炒茶机器,一台烘干机,一台滚筒杀青机。

  “一般制作中档茶需要20几个小时,有了这些新家伙,制茶时间可以减少一半。”胡文亮说。因为采茶工缺,目前不少茶农改用采茶机采摘,像周边的一个茶园原先需要300名工人,现在用了8台采茶机,只要40名工人就够了,茶叶产量反而更多了,但机械化采摘质量参差不齐,只能跑量做低档茶包或抹茶粉,这时就更需要机械化的制茶了。

  一趟茶山之行,让我的担忧减轻了许多,茶山岗上,我似乎看到的一条条努力开拓的新路径:茶园正在铺设骑行道、徒步道,完成后,整体效益会提升数倍;国元抹茶基地负责人国建伟正在为茶园做黑色遮阳网覆盖的准备,从而做出新抹茶品……无论哪条路径,都让我感觉前途无量!


标签:茶场;茶园;宁波编辑:徐慧芳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