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细读过各类App的隐私条款吗
随着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手机里安装的App也越来越多,几乎所有App在安装完成后,都会向你“索要”各种各样的权限。长长的隐私条款甚至需要手指滑动好几下,才能在最底端打上一个钩。但这个钩意味着什么,你可能从未留意。
近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启动隐私条款专项工作,并于8月24日结束对首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评审,京东、淘宝、支付宝、高德地图、滴滴出行等均在首批评审名单中。
新版隐私条款更具体化
手机App通过收集用户的搜索记录、行为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将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准确、个性、便捷的服务,这一点无可厚非。但部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是否具有收集、共享的正当性与必要性?是否经过了用户的同意或授权?App又将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随着首批隐私评审工作的结束,京东、淘宝、支付宝等纷纷调整隐私政策。京东的《隐私政策》8月20日更新,8月27日生效;支付宝的《隐私权政策》8月23日发布,将于9月22日生效。新版隐私条款在对个人信息的使用上均作出相关规范,相较于此前的版本有了不小的调整。
在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上,新版隐私条款均明确指出收集和使用信息的目的,在描述上更为通俗化,可操作性更强。为方便用户阅读,多数软件设置了目录或在页面前端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隐私政策的主要内容,部分重点条款还通过字体加粗、设置下画线等方式标出。
在用户管理个人信息方面,淘宝和京东的新版条款均详细写出操作路径,用户可根据指引管理个人信息,而不再是提纲要领式的文字。在个人信息共享方面,淘宝和京东的新版隐私条款明确点出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类型以及共享的个人信息内容,这些在旧版中并无详细说明。
用户也需提高防范意识
近年来,互联网、电商行业“泄密”事件频频发生,个人信息被盗,用户和平台都是受害者。除了职能部门对平台隐私条款进行规范、平台完善信息保护体系之外,普通用户也应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害。
90后女生小婷是一名网购达人,小到胶带发夹,大到家具家电,生活中的各类物品都通过电商平台购置。最近,她在收快递的同时,多做了一件小事——撕快递单。
“快递单上的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太详细了,还是撕碎了安心点。”小婷说,她经常会接到各类推销、骚扰电话,虽然不知道信息从哪个环节被泄露的,但她还是“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互联网时代,像小婷这样一边享受网络生活的便利,一边为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忧虑的人不在少数。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对1000名网络用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1.7%的用户曾因网购、论坛、微信等遭遇过信息泄露,11.2%的用户接到过疑似的诈骗电话;56.8%的用户表示对互联网信息安全担忧,并会对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互联网游戏、注册等保留一定的戒心。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麻策认为,信息泄露问题不能只归责于电商企业,消费者在享受互联网生活的同时,有责任妥善保管注册账户信息及账户密码的安全。实践中很多盗刷事件的发生也是由于消费者安全意识不足而导致的。消费者应谨慎使用免费WiFi,对于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及网站链接要保持警惕。另外,消费者使用同样的账号和密码登录不同网站,也极易给不法分子提供连环盗号的便利性。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