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成为全国最早完成市、县、乡三级机构改革的省份
市县乡机构改革的背后
浙江在线4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乐)机构改革后,诸暨市次坞镇融杭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一涛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天到镇上企业走访并了解情况。
4月2日,他来到从杭州萧山区搬来镇上的浙江晶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的生产许可证马上就要到期了,于是他联系了相关部门,帮企业列出了生产许可证申领需要的材料清单,并提出可以帮忙代办。在次坞镇,这样从杭州搬迁来的企业有100多家,机构改革后镇上新设立的融杭发展办公室,就肩负起服务这些企业的职责。
和次坞镇一样,3月15日,在本次机构改革中,浙江全省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以及1375个乡镇(街道)都完成了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相关工作。作为中央和省级机构改革的纵向延伸,市、县、乡三级的机构改革,意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
回溯省内改革进程,2018年10月23日全省举行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将市县乡机构改革与省级机构改革一并动员部署;2018年12月28日,全省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机构改革方案全部印发;今年1月30日,市县部门机构组建挂牌、班子配备和人员转隶到位;直至3月15日,全省市县乡全部完成“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工作,我省成为全国最早完成市、县、乡三级机构改革的省份。
短短几个月时间,变革是怎样发生的?解决了怎样的问题?记者在嘉兴、绍兴、衢州、金华等地看到,机构名称变化之外,改革呈现的,还有各地对未来的思考和布局。
效率 抓进度就是抢机遇
2月15日,春节刚过,衢州6位区(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收到了一封来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深化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林晓峰的信。信中回顾了区(县)机构改革的进展,言辞恳切地请他们继续履行好机构改革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按照时间要求尽快完成“三定”工作,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这项“极为重要、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
“三定”是对机构改革后部门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简称,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和评价机构改革是否落实和成功的重要标志。3月4日,衢州在全省范围内最早完成了市县乡“三定”工作。工作完成后,衢州市委编办一位同志发了一条题为《道尽一年苦与乐》的微信朋友圈:“三更灯火五更明,夜以继日搞三定……”的确,虽然改革从动员到完成只用了短短50多天时间,但加上之前各项工作的准备时间,却着实已有一年有余,在此之前全省各地就机构改革已经进行了多轮模拟。绍兴市委编办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回忆道:“从去年4月开始,我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从学习中央精神到深入部门基层调查研究,从动员部署全市机构改革再到制定完成部门‘三定’,除了吃饭睡觉,就都在研究机构改革事宜。”
抓机构改革进度,就是抢浙江发展机遇。反过来说,浙江的发展同样是机构改革进度的助推器。近年来,全省党政机关的数字化转型使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成为掌上办公“神器”——“浙政钉”的忠实拥趸。作为全省最早推广使用“浙政钉”的城市之一,衢州全市有超过9万名公职人员使用这个利器。借助“浙政钉”,衢州机构改革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快速便捷地找到责任人,把工作在最短时间内落实下去。市本级机构改革方案的制定需要不断地和省里对接,对接后的反馈和建议也要及时汇报。“每次我们来杭州和省里对接完了,把情况通过‘浙政钉’向市里领导汇报,还没等我们回到衢州,就能收到回复,整个沟通汇报渠道始终畅通无阻,节省下大量本来需要等待的时间来推动改革的具体工作,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衢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华英说。
小高是绍兴柯桥区漓渚街道的网格员。如今,他每天要把十余件自己巡查发现或百姓反映的问题上传到浙里办APP中的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指尖轻点发送,镇里新成立的综合信息指挥室就能第一时间收到这些信息,并自动分派给相关的职能部门。“机构改革中,镇里单独设置了综合信息指挥室,起到了综合调度的作用。”镇党委书记裘剑平介绍说,前些年浙江大力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乡镇党委的统筹协调能力大大增强,一般事情都能在基层处理。柯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编办主任高来兴介绍:“机构改革后,区里每个乡镇(街道)都设置了综合信息指挥室,负责基层治理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调度指挥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工作,有了前期‘四个平台’的基础,此次机构改革后并不需要太长的磨合时间。”
破题 新机制解决老问题
1月2日,嘉兴远洋大厦热闹非凡,一个崭新的机构——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嘉兴市长三角发展办)在此挂牌成立。嘉兴市长三角发展办在原先的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走进这家新设机构,不大的办公室里人声鼎沸。相关负责人正和大家讨论相关政策:“只有嘉兴本地企业能够享受的待遇,从上海等长三角其他地方前来投资企业是否也能享受?”类似这样的问题,正等着嘉兴市长三角发展办来破题。
位于长三角腹地的嘉兴,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接轨上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嘉兴市委、市政府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嘉兴市长三角发展办有关负责人说:“成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统筹、协调和落实,是我们工作中期盼已久的。”因此,嘉兴市长三角发展办在本轮机构改革设立的新机构中显得格外耀眼。
关于这个新机构的设立,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沈建明讲了一个小故事。2018年10月23日,省委召开全省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对全省深化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各地可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备职能。会后,嘉兴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嘉兴要研究设立一个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职能部门。此时,距11月5日长三角一体化被宣布上升为国家战略还有将近半月。机构谋划中,有人建议把它命名为融入长三角发展办公室,也有人提出嘉兴身处长三角腹地核心区域,不是“融入”的问题,而是应该更好地发挥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作用,对接并协同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在经过了多次头脑风暴后,新机构被定名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统筹协调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交流与合作。
“原先,嘉兴港的集装箱想要进入内陆需要通过市政府主管的港务管理局和市交通局主管的港航管理局的层层协调,这次机构改革给我们重构海河联运集疏运体制机制创造了条件,类似的一些多年想解决却没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沈建明介绍,改革后,他们把港航港务管理机构综合起来,统一由市交通局管理,彻底解决了港口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
而在各地乡镇,通过机构改革解决的问题更多。几年前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金东区澧浦镇计生专员小金,随着生育政策的变化,一度在办公室里无事可做。“现在都在提倡‘二孩’,旧的体制机制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小金说,“机构改革后,我成了联村干部,每天在基层一线服务,过得比原来充实多了。”澧浦镇党委书记戴向阳提到机构改革前的问题感慨颇深:“有段时间大部分干部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有些干部却无所事事。改革后,我们对所有内设机构岗位、人员配备重新进行了梳理明确,确保人人各得其所、尽取其长。”如今,金东区各个乡镇(街道)80%的工作力量全部下沉联系到村、社区,参与网格化管理的日常工作。
同时,针对目前发展的需要,不少乡镇在规定动作之外,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机构,从中可一窥乡镇发展的未来思路。如诸暨市次坞镇专门设置了“融杭办公室”来助推自身的“融杭接沪”战略,承担服务镇上企业的功能。而金东区塘雅镇围绕镇上重点项目,设置了“万亩田园发展办公室”,计划通过万亩土地整治工作,实现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型发展。
变化 好平台激发创新力
地方机构改革开展以来,浙江市、县(市、区)部门陆续进行了机构组建挂牌、班子配备和人员转隶,并于1月30日全部到位,有的部门挂牌至今已三个月。实践中,新的体制机制通过厘清部门职责,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不断释放出改革红利。
记者在省委编办市县处工作人员案头,看到了一份《关于征集机构运行优秀案例的通知》。机构运行优秀案例,指本轮机构改革后各地根据新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通过流程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优化,在机构运行方面的创新实践做法。《通知》要求各地在圆满完成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以机构运行优秀案例遴选为契机,推动各部门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促进机构职能人员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以高效率的机构运行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机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情况也是今年6月省委对市县机构改革工作督查的重要内容。
衢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寄托着衢州“建设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1月15日下午挂牌成立后,整个机构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中。在民生领域,推出不动产登记30分钟出证,进一步压缩办事时间。在涉企领域,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1日办结、零成本。在项目领域,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试点,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衢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机构改革把原来的政府派出机构行政服务中心改成了如今的政府组成部门营商环境办公室,给了我们更大责任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更大平台。我们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更主动、更积极了。”
承接着嘉兴“首位战略”重任的嘉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同样备受瞩目,今年1月成立以来,他们已确定了200余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项目,梳理出10方面近30个体制机制上亟待破题的事项。“周围的断头路都打通了吗?企业从上海搬迁到嘉兴,能否享受在上海同等的优惠待遇?都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加以探索突破并向上反映。”嘉兴市长三角发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长三角发展办可以说是嘉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谋划者、协调者和推进者。”3月21日下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嘉兴召开。会上,嘉兴市委主要领导就推进区域市场规则和营商环境一体化、加快建设对一体化发展有重大牵引作用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规划、支持嘉兴明确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等,提出了意见建议。而这些,都是嘉兴市长三角发展办的探索方向。
在乡镇(街道),改革影响着基层治理格局。本轮改革,我省在总结提炼“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经验基础上,对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有关文件要求,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进行梳理完善,并抓住机构改革这个契机,固化关键措施,巩固提升成果,把中央两个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位。改革后,进一步突出了乡镇(街道)加强党的建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的功能定位。各地在统筹机构设置、配置编制资源时,都服务于乡镇(街道)“三公一建”的功能定位,推动乡镇(街道)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现代化。
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党委书记王叶刚介绍,此次机构改革后,区里专门出台了派驻机构管理办法,建立驻村联企、网格指导、驻夜值班等制度,日常管理考核均由镇里负责,进一步理顺了乡镇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派驻机构实行属地管理,由镇里负责考核,派驻机构的工作人员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我们基层的工作中来,极大充实了我们的工作力量。”钱清镇是经济强镇,工作任务很重,有了部门派驻人员的融入,王叶刚的腰杆更硬了、信心更足了。
而在金东区多湖街道,改革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街道党工委书记童作勇说:“我们通过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基层治理成效检验基层党建工作实效。”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