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高价购买大数据咨询服务 大数据报志愿靠谱吗?
浙江在线6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江军)从6月22日起,各省陆续公布了2019高考录取分数线,高考志愿填报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如何填报志愿是摆在家长和考生面前的大事。目前,多家公司被这块市场吸引,纷纷推出大数据帮填志愿服务,甚至还有收费5万元的首席咨询师提供一对一辅导。不少家长奉上真金白银,希望孩子一分都不要“浪费”,实现鲤鱼跃龙门。
但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真的能帮助考生准确填报高考志愿吗?
可以参考但不能依赖
众所周知,大数据是近年的新兴产业。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新兴技术融合应用的结点,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对大数据的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不少考生和家长反映,各类互联网公司不断推出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的广告,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咨询服务可提高、预测录取概率。收费标准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记者上网检索发现,各类大数据“报考指南”,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某款APP声称,填报功能是基于2631所统招院校大数据图谱,和1310个教育部公布的标准专业大数据图谱,为学生提供冲刺、稳妥、保底三档院校。
某网站表示,采用大数据智能分析+一对一方案的高考志愿填报,可达到保底院校的录取率接近100%。
某教育培训机构宣布,其高考志愿填报APP调取了260万2019年应届毕业生样本,涉及879个专业分析,可以指导“精准填报志愿”“一分不浪费”……
“但是,对于填报高考志愿来说,大数据只能仅供参考,千万不能依赖!”在郑州大数据中心从事专门研究的李梅向记者分析:
“填报高考志愿,双方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朱梅说,比如某大学某专业今年要在某省招收2名学生,以往3年招收的平均分是多少,大数据可以收集到;这些报考生的分数位次,大数据也可以统计出来……但是,报考生在报考时的心理因素,大数据怎么进行分析?
在河南享有很高威望的郑州一中老校长朱丹也说,仅仅凭大数据分析,是不能完全判断到底能否被录取的,更不用说商家声称的百分之百录取了。这里有一个高考成绩离散度的问题,如果离散度没有打开,就会形成挤压式,造成很多人滑档。
填报志愿考生兴趣志向更重要
“七分考,三分报”,“填报咨询”确有存在合理性。中国有数千所高校、数百种专业,各地录取办法不尽相同,学校录取分数线每年一个样……种种变量加在一起,使得填报难度颇大,但填报志愿的容错率却很低。许多人担心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更担心选错专业,直接影响一生的职业轨迹。在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家长倾向于求助专业机构实属人之常情。
但大数据匹配有几分准头?家长与考生恐怕同样要考量。面对高考志愿这片千亿级的刚需市场,想要分一杯羹的机构不在少数,泥沙俱下实属必然。已经有许多所谓“专家”“天价服务”被证实为炒作。更要看到,这些机构口中一种专业和一所大学的好与坏,多是根据毕业生就业率、薪酬量化出来的,但每个考生的志趣并非大数据能够预测的,未来的人生价值也远非薪酬可以衡量的。
“未来什么专业最好找工作,什么专业最赚钱,就填报什么。”很多家长会比较直白,但也有家长表示,十年寒窗不容易,希望孩子选自己最喜欢的、最擅长的、最想做的,而不一定是选最热门最赚钱的。相关专家也建议,在选择志愿时,考生要充分认识自己本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所匹配的职业,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适合的专业的特点。家长和考生要充分了解目标专业的发展前景、薪酬、工作环境、面临的考验等种种问题,确定自己是否适合。
(综合环球网、科技日报、大河网等消息)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