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建言浙江大湾区建设 未来规划民生优先
浙江在线9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周红阳)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又一大湾区雏形初现。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未来,浙江能否建成下一个世界级湾区?又该如何建设?在近日举行的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院士专家顾问团2019年年会上,多国智囊团头脑风暴之际,有关浙江大湾区建设的科学谋划也变得更为清晰。
数字创新是发力点
对标世界级湾区,浙江大湾区建设该走怎样的路子呢?按照目标,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将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
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发力点正在于数字创新。
“浙江大湾区要用先进智能来驱动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完善。”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任福继说,浙江大湾区可以把创新作为支柱产业发展,让港湾成为新技术的孵化场、新产业的催生器。“在未来湾区建设中,在培养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技术工人的培养。最有利于新经济时代产业转型的,应该是六成的匠人精神和四成的跨界创新。”任福继说。
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增强时代加快到来,为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湾区发展将会呈现出有别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的新特征。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看来,长三角地区具备数字创新实践的坚实基础。
诚然,长三角地区优质科教资源集聚。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创平台,为湾区的数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础。今年9月初,浙江大学就发布了《数字长三角战略》(2019),将依照数字驱动战略,从数字经济、数字创新、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四个维度架构数字长三角,助力浙江大湾区建设。
与此同时,像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一批长三角地区知名世界级数字企业,又成为该区域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源泉;5G网络协同布局、量子通信技术研发等又进一步保障了智能增强时代的空间交互需求。
世界级湾区建设作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全球,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等均是世界著名湾区经济体。从他们的崛起路径来看,湾区建设是有迹可循的。其中,便捷的交通设施往往是一个被频频提及的话题。
日本东京湾区面积仅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3.5%。但截至2015年,这里却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在任福继看来,“翱翔的翅膀”,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重要基础。
从区位条件来看,东京湾本身是一个拥有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等众多港口的优良港湾,港口又与羽田、成田两大国际机场和新干线一起,构成了东京湾与日本及全球主要城市间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2017年,东京开始建设东京—成田机场、新京阪两条无人驾驶高速公路,并开发一种新的磁悬浮高速铁路,将沿线多个大城市联结起来。未来随着东京—大阪一小时交通圈建成,日本首都、中部地区和近畿地区将真正实现一体化,从而为东京湾区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顾朝林认为,借鉴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京阪都市圈联结带和荷兰莱茵河通海运河工程经验,规划和建设一批面向长江口—杭州湾大湾区一体化的重大巨型基础设施工程,推动长江三角洲巨型区形成和发展。
当目光回至浙江大湾区,我们会发现,目前浙江省正在打造的省域1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和城区1小时交通圈,其实正是对这一想法的呼应。其中,沪嘉甬铁路、杭衢铁路、铁路杭州城西枢纽和杭州萧山机场枢纽、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等项目,正是浙江大湾区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美国旧金山湾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劳伦特·阿里贝认为,在湾区建设中,湾区政府与企业的分工同样关键。“在旧金山湾区,一般由政府主导基础科学研发,而企业创业者就负责成果转化,从而推动特定行业发展。”劳伦特·阿里贝说,从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到具体产品,其中往往存在较大投资风险,政府与市场协同创新更有利于化解风险,“目前,浙江已有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未来应吸引更多研发机构和创业者参与到湾区的科技创新之中。”
说到底,一个区域的崛起,仰赖的是顶尖的全球化人才。而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灵活完善的科研体制做铺垫,无疑会是湾区引才的重要魅力所在。
未来规划民生优先
长远来看,在经济总量、研发能力、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等方面,要建设真正全球经济中的大湾区,浙江需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深化浙江融入长三角建设。
在顾朝林看来,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中,浙江经济发展快,第三产业绿色程度高,轻工产品、生产性服务业和乡村振兴比较突出,但制造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医药、计算机应用、微电子等新兴制造业领域发展尚存在提升空间;轻工产品利润低、分工细,企业规模小,形成有影响的全球生产和价值链体系的能力弱。
如何把长三角的科技力量聚集起来取长补短,是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
在具体产业布局上,不少专家认为,全面落实大湾区建设重大任务,要坚持民生优先,推动民生领域深度合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在这一点上,人工智能与大教育、大健康的结合不失为湾区发展的一大方向。“大湾区科技创新应直面人工智能本质问题,把人机交互更多地考虑进去。”任福继说,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情感机器人一类人工智能的需求将会明显上升,这就对认知智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海归创业联盟理事长马启元说,在美国湾区,健康服务业从业者数量是金融街从业者数量的2倍左右,发展大健康产业等往往是湾区打造优质生活圈的重要环节。
与之相呼应,在“一环、一带、一通道”的总体布局中,湖州南太湖新区总投资达160亿元的太湖健康城项目,计划在未来5年建设成为辐射全国的全龄健康生活示范城。围绕医疗健康、休闲旅游、人才培育等大健康全产业链展开布局,这里预计将拥有全新的三甲医院,每年还能培养1万名健康护理类专业人才。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