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2019年度文化、旅游领域盘点等你来“盘”

发布时间:2019-12-17 08:22:10 来源:人民网 左薇 李俊强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巴黎圣母院失火、中国流失文物“回家”、故宫“上元之夜”、良渚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A级景区摘报、上海迪士尼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临近岁末,回顾2019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哪些事儿最牵动网民的心?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根据网络热度排行,聚焦政策、文博领域、旅游市场等,盘点出2019年度涉及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热点事件。

  2019年文化和旅游领域词云图

  【政策指引“诗和远方”】

  2018年,按照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进行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网民惬意地比喻称:“诗和远方在一起了!”在今年两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表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

  “诗和远方”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家部门,贡献着“管理智慧”。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文旅融合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游戏游艺设备管理办法》《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助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发展,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为“诗和远方”指明道路。

  【博物馆里的“家国情怀”】

  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正迎来参观热潮,走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人民日报》在《让博物馆热走向深入》一文中指出,在博物馆热潮中,不论是参观者占比,还是购买文创产品,年轻群体都是主力军。此外,较为冷门的博物馆题材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等拥有较高收视率,也与年轻群体的偏爱有着很大关系。这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备了更好的群众基础。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等展览受到广泛关注,并唤起参观者记忆深处的共鸣。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在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方式举办文化活动。今年农历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举办“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文化活动。“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还点亮了博物馆的“夜经济”。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上海试点博物馆举办“博物馆奇妙夜”夜游项目,让观众感受别样的博物馆之美的同时,也给博物馆提供可借鉴经验。然而,重庆大学博物馆“赝品风波”、私人艺术馆捐赠“宋元明红楼梦瓷器”等捐赠文物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并呼吁有关机构出台措施来规范艺术馆和个人的捐赠行为。

  【流失海外文物“回家” 文化瑰宝需时刻保护】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中国正通过依法追索、国家购买、民间购买和捐赠等方式,尽最大努力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截至今年11月26日,国内共发生7起引起舆论关注的文物回国事件,包括“美国政府向中国返还361件(套)流失文物”“马首捐赠”“意大利返还796件(套)文物”“土耳其向中国返还非法流失文物”等。文物的回归被舆论认为是中国国力增强的表现,有利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但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流失文物“回家”任重而道远。

  我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家”的同时,世界文化遗产正在流逝。4月15日,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一场大火遭受重创,让世人扼腕。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继承文化遗产 方兴未艾】

  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近年来,我国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等,加强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或文物展等,不断增强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今年7月,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令全中国振奋。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位居世界第一位。除此之外,中国“文物医生”为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延续正做着努。目前,在柬埔寨、塞尔维亚、乌兹贝克斯坦、尼泊尔等十余个国家,都有中国“文物医生”在上演“我在国外修文物”。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1月,中法双发签署《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这都是中国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积极支持的实例。

  【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自驾游、家庭游等已成为假日旅游市场新亮点。旅游经济的发展有效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今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假日经济活力凸显。以国庆假期为例,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亮眼的经济数据也表明了我国景区已从过往单一的门票收入为主导经营模式转向更具多元化、打造完整旅游产业服务链的经营模式。

  2019年出境旅游市场仍高速增长,且呈现“市场繁荣,消费更趋理性”的特点。《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增长到1.49亿人次,相比2017年增长14.7%。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00亿美元,增速超过13%。值得关注的是,国人出境游玩更加注重放松身心,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现象鲜有发生。

  【旅游市场“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

  今年适逢祖国70华诞,全国各地旅游市场呈现繁荣景象。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满足广大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智慧旅游”“定制游”已成为媒体报道的热词。然而,在旅游市场红火的背后,一些旅游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亟待有关部门积极引导与监管。

  今年7月底,文化和旅游部对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等7家质量严重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5A级旅游景区予以处理。其中,给予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取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处理。该事件引发舆论对“景区过度商业化”等话题的热议。《钱江晚报》指出,景区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首先要做好服务,提升旅客的体验;景区不可过度商业化,破坏了景区的原有韵味。8月中旬,上海迪士尼乐园因一名上海大三学生的一纸诉状,引发舆论关注。#上海迪士尼回应禁止自带饮食##上海迪士尼翻包现象#等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除此之外,导游宰客、旅游安全事件也受到网民关注。以上事件可以看出,旅游体验感、旅游安全、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因素“牵绊”着游客的脚步,也正是我国旅游行业需要思考、提升的地方。

  当今大众旅游时代,文化和旅游更加密不可分,旅游不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而是人们拓宽视野、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的重要渠道。让文化牵手旅游、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更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合作增值。总体而言,文化及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的消费者。因此,职能部门及有关机构需秉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理念,让我国文化和旅游领域发展有诗意更有温度、有远方更有未来。

标签:旅游;文化;文物;旅游领域;博物馆编辑:廖桦涛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