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智能化之后,工厂去哪里?

发布时间:2019-12-18 09:44:1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翁杰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杰)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是当下浙江经济正在轰轰烈烈上演的改革。

  在市场的倒逼和政策引导下,不少传统制造企业纷纷上马了产业数字化改造项目。然而,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了,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在完成智能化改造后,更“聪明”的工厂下一站又该去往哪里?这是企业、政府都需要作答的问题。

  “派登”的数字化工厂。

  两年前,迪安派登洋服(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登”)的工厂率先完成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改造,本网曾报道过这一服装产业改造提升的典型。时隔两年,这家杭州服装智能工厂的标杆企业再次转型,不做工厂做平台,试图破解企业智能化改造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难题。通过解剖“派登”这个“麻雀”,或许能给其他正在智能化改造路上前行的企业以启示。

  从提价到降价

  数字化改造有喜也有忧

  生产一套价值数千元的高档西服,加工费100元,利润仅1美元。为22家英国西服品牌代工的“派登”曾面临这样的困境。其实不单单是它,成本高、利润低也是许多浙江外贸服装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幸运的是,两年前,“派登”董事长陈乐春成功破题,将每套西服的加工费一下子提高到500元。原来,“派登”早在2009年便开始着手进行智能化改造,历时8年率先完成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系统改造。改造后,陈乐春的工厂可根据国外品牌采集的客户数据定制生产西服。企业接单速度也因此提升了10倍,运营成本降低两成以上,真正实现了“以单定产”和零库存。

  这两年来,越来越多浙江企业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即便如此,陈乐春的“数字工厂”依旧令人惊艳。日前,记者来到这个“聪明”的工厂。一套套西装悬挂在智能吊挂系统上,在负责不同工序的工人间快速穿梭,画面充满了现代感。

  陈乐春介绍,这里的每一个挂钩都装有芯片,记录着西装和衬衫的所有数据。每一套西服领长、肩宽、腰围、袖肥等15项尺寸都有量身采集的相应数据,暗门襟、中八领等7项款式也由顾客自由挑选。

  “国外客户在世界各地的西装定制店下单后,门店会将采集的数据实时汇总到我们工厂的系统里。”陈乐春说,系统将这些数据处理后推送到自动裁床,完成对布料的自动化裁剪,并对辅料进行搭配。之后,再由流水线上的工人根据这些个性化要求缝制。这里的原料、辅料、纽扣等多达数千种,随意搭配后,可满足约300万种个性化定制需求。

  这些高端操作让陈乐春的利润增长了数倍,在抵御市场波动上也更具竞争力。这几年,随着外贸形势趋紧,传统的西装外贸订单受到的冲击不小,利润也更薄。陈乐春告诉记者,不少原先的同行由于成本高企都相继转行,多亏自己提前实施了智能化改造。

  “目前,我们‘派登’洋服已具备在全球各大城市下单,7天完成制造、5天送达目的地的能力。”陈乐春说,截至去年,公司已完成了近50万人次的美洲、澳洲、欧洲的跨洲智能定制业务,在国内也有数十万人次的定制服务。

  尽管如此,陈乐春却说自己还远没到高枕无忧的地步。“这两年,陆续有一些国内西装生产企业完成了相关改造,对国外西装个性化定制订单的争夺也日趋激烈。”陈乐春说,两年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进行西服定制化生产,当时每套西服的定制加工费超过500元。这两年,随着竞争企业越来越多,加工费已经降了不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的定制西服市场仍在培育中,新制造的潜力似乎也难以充分释放。

  “好不容易完成了数字化改造,难道依然难逃价格战?”这让陈乐春一度感到困惑。

  从工厂到平台 二次转型助同行智能化

  这阵子,陈乐春时常带着一些服装企业主参观自己的工厂。在核心车间里,他对个性化定制设备和系统一一进行详细讲解。当有人问及一些生产的细节,陈乐春也毫不藏私,有问必答。

  此举背后,陈乐春有怎样的深意?对此,他给出的回答让人费解:他想让更多同行“复制”他的智慧工厂。

  陈乐春解释道,如今他要做的不再只是一家服装企业,而是转型成为一个订单化生产的服装产业服务平台。并且他的目光也不再仅限于西服个性化定制生产,而是希望能够帮更多女装、童装生产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并接入他们的数字化平台。

  “几年下来,我们已能够很好地利用数字化生产系统,开展柔性化生产。”陈乐春说,因此他正建设一个面向消费者、商家、智能工厂、供应商的开放平台,为传统的服装生产企业提供“互联网+工业”的解决方案,帮助它们进行柔性化和个性化定制改造。

  从事服装产业20多年,陈乐春深知服装产业的最大痛点在于巨大的库存压力。“库存既是企业运行成本的重大负担,也影响着服装产品的终端价格。”他说,通过柔性智能生产线改造和互联网电商营销,他们的平台能够在工厂与消费者之间搭建直接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帮助许多工厂像“派登”一样实现真正的零库存,而“派登”的平台接入这些工厂后,自然也就实现了自身的转型。

  然而,这样的转型并不容易。参观了陈乐春的智能化车间的企业主,都提出一个共同的疑问:订单从哪里来?要是完成了改造却没订单,岂不又成了企业的新负担?

  陈乐春坦言:的确,工厂都希望先看到订单,然后再进行智能化改造;但作为平台,他们却需要工厂先接入数字化平台,再与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对接,将订单进行实时传输。这样一来,陈乐春和其他服装工厂就面临“先有鸡还有先把蛋”的尴尬问题。

  为了破题,陈乐春找到自己的一个好友、萧山当地的一家服装负责人。两人一番商量后,决定先在其工厂的一条小生产线上进行尝试。陈乐春帮其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并接入自己的数字化平台,之后将相关产品在平台合作的线上商城进行销售。就这样,企业通过线上订单接入,实现了无库存化生产。

  靠着这样的一次次试水,“派登”的数字时尚产业互联网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目前已入驻工厂10多家,均已完成柔性智能生产线改造。同时,在销售端,平台也接入了全球各地零售店100多家,可以在线向他们提供在线图片展示、订单、打样等服务。

  “‘复制’智能工厂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目前我们接收的80%订单都已分发给平台工厂。”陈乐春说。

  从外援到内建 新零售平台对接新订单

  新制造要释放活力,少不了新订单。这是陈乐春做定制生产这几年最大的感触。如今他正努力补齐自己在新零售端的短板,为入驻工厂寻找更多新订单。

  “之前,我们平台主要对接众多知名新零售平台,为他们提供供应链服务,为工厂提供订单。”陈乐春说,但毕竟这些都不是他们的自有平台,很难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因此,前不久“派登”刚刚上线了自己的新零售平台。通过它,每一单销售数据都会及时出现在相应的工厂车间数字化平台上。

  “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C2M模式(用户直连制造)彻底改变了过去‘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实现工厂零库存。” 陈乐春说,对消费者来说,因为是工厂直达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平台上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上线不到两个月,“派登”的电商平台注册会员已超过30万人。

  “派登”的电商平台在线上的吸粉能力,很难与一些知名的新零售平台相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陈乐春决定另辟蹊径——尝试线上线下一起吸粉。于是,他在萧山主城区的一个高档酒店里,租下了一个约200平方米的空间,开设平台直营店。他说,相较于一般的综合体,这样的商业楼宇租金更低、环境也不逊色。

  在陈乐春看来,无论电商如何发展,人们总有线下社交和试衣的需求。因此,他选择在高档的商业楼宇里开设电商平台的直营店,通过促销等活动吸引人们到店试装。不同于常见的服装店,这里采用平台会员制模式,店内没有营业员,却设有自助咖啡、书吧等。

  走进店铺,平台会员会发现“派登”电商平台上的热销服装产品都能在这里看到。记者了解到,女士冬季的外衣价格在300元至1500元之间。“因为产品性价比高,我们的线下店到店购买率高达60%。”陈乐春说,如今线上吸粉的成本已经很高,因此他更希望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为线上导流。

  选址商业楼宇、不设营业员、轻装修……陈乐春在线下店运营上选择轻资产模式。他算了算,只要平均每天销售额达到3000元,直营店就能实现盈亏平衡。而事实上,开张不到两月,如今这家直营店的日销售额已经超过平衡点。

  陈乐春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通过线上推广和线下吸粉,再联合众多新零售平台,为越来越多智能工厂找到新订单,为传统服装产业找到转型新动力。

  智能化从市场出发

  马云说,在技术变革的大趋势下,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企业必定越来越难,挑战也会越来越大,不拥抱新制造业的企业,就如同盲人开车。

  的确,在新赛道上,粗放式发展的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机器换人”“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成为他们拥抱新制造的“必修课”。然而,通过了这些必修课,并不等于就拥抱了大市场。相比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改造,企业具备互联网思维才是关键。

  这也是陈乐春两年多来最大的感触之一。两年前,“派登”历时8年完成了设备改造,名噪一时。作为明星企业的负责人,陈乐春也被邀请到各种论坛和讲座上介绍成功经验。尽管他时常谦虚地说“还远谈不上成功”,可心里还是有些骄傲的。事实上,他很快就发现,虽然企业完成了生产智能化改造,但面临的许多市场难题依旧没有彻底解决。

  因为,无论机械化、自动化还是智能化,核心都是围绕生产效率、生产力的提升。其解决的也仅仅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问题。生产智能化后,企业如何为新产品找到新市场,是更加考验企业的难题。毕竟,设备上的改造提升,只要肯下决心、肯投入就能实现。“派登”在西服定制领域面临的新竞争,便也是来自于同样完成了智能化改造的同行。

  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受到的冲击不小,却也面临更多机遇。“派登”转型做智能制造的服务平台,便是陈乐春利用了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形成的“互联网+工业”思维。相信在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用互联网思维拥抱新市场。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会用势者可成大事。面对智能化技术改造的必然趋势,如何将这一“势”用好,是浙江制造企业家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关键。

标签:数字化;制造;改造;订单编辑:廖桦涛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