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避免家校沟通平台成为“夸夸群”“压力群”

杭州市滨江区给班级微信群立公约

发布时间:2020-12-11 15:16:4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张留 马赛洁 共享联盟滨江站 宋桔丽 姚雅萍

  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记者 张留 马赛洁 共享联盟滨江站 宋桔丽 姚雅萍)如何避免班级微信群成为“夸夸群”“压力群”?近日,杭州市滨江区试水班级微信群公约,为家长和老师在微信群的言行提供规则指引。

  据了解,公约分家长篇、教师篇,各6条约定。其中,教师篇包括约定班级规则、发布合理信息、进行多元评价、分清作业边界、坚持理性沟通、维护网络纯洁等;家长篇包括遵守公序良俗、遵守班级规则、表达理性诉求、理解老师的忙碌、欣赏他人孩子、把控交流时间等。

  “我们之所以建立公约,是想要探索解决班级微信群变‘压力群’的共性难题。”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说,班级微信群已经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利用得好,就是家校沟通的便捷工具;操作不当,尤其是表述不加注意,便会成为矛盾的集散地。

  “以公约的形式规范家长和老师的言行,要有很大的群众基础。”负责公约起草工作的滨江教育研究院德育中心副主任胡耿民介绍,起初,该院组织14位中小学老师,初拟了一份公约,然后向50位家长和50位老师广泛征集意见。综合这些意见,公约数易其稿,再向省市专家和滨江全区所有校长征求意见,最终形成试行版本。

  公约明晰了家和校的责任边界。按照约定,老师要在微信群要多做共性问题的讨论和评价,表扬的涉及面尽可能广;家庭作业宜当面布置,不让家长转告等。滨和小学家长赵女士认为,这能让老师更专注于教学,更多元化、多维度评价学生,营造鼓励式的学习环境。

  同时,公约也对家长行为提出了建议。比如,如果不是老师要求就不用回复“收到”;不是十万火急,在晚上九点半到次日早晨七点,尽量避免打搅老师。来自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教师林微感到压力小了不少,她说:“这样一来,微信群就不会变成‘夸夸群’‘刷屏群’,老师晚上也可以安心备课或休息,心态放松不少。”

  “看上去是对家长和老师的‘限制’,其实是一种保护。”浙江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周俊表示,滨江区推出的班级微信群公约,从区域层面进行了广泛调研,利用民主协商的机制,征集了多方观点和意见,实际上是帮助学校厘清了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对其他地区和学校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标签:微信群;公约;滨江编辑:金璟霞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