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城复兴”进行时
“绍兴城不大,名人却厚得可怕。”
说起绍兴,作家马伯庸写道:“出门就是蔡元培故居,附近周恩来祖居、秋瑾纪念碑、鲁迅故居、陆游的沈园、徐渭的青藤书屋。去王羲之的兰亭,发现不远处居然还有王阳明墓。随便一个都如雷贯耳,我差不多是一路跪着开车。比起某些地方挖空心思和名人扯上关系,绍兴可真是淡定多了。”
对于绍兴,学者余秋雨也曾这样自问自答:“我每次去绍兴,总会一再惊讶,这么一座不大的城市,怎么会承载起那么厚重的历史精神,历千年不衰?这么一些南方的巷陌,怎么会散发出那么雄厚的中华豪气,令万里瞩目?”
明代文人袁宏道当年路过山阴县,更用了一个诙谐的比喻:“士比鲫鱼多。”
……
漫步绍兴古城,踏在鲁迅故居门前泛着光亮的青石板街上,乌篷船从三味书屋的埠头前划过;当年鲁迅先生刻在课桌上的“早”字还在,“百草园”比和闰土玩耍时小了一些;不远处的“沈园”,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绝唱依然有迹可循。
沿着纵横交错的河道望去,这座白墙黛瓦的江南古城里,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小桥,都写满了自己的故事,让每一个经过的人想去细品这座被时光浸润了2500年的古城。
当年,越王勾践自吴国归来后,命范蠡筑城,“勾践小城”“山阴大城”便是绍兴古城建城伊始。
而今,在这片古越之地,经历漫长的岁月洗礼,古城城址始终未曾变动,俨然“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2019年1月1日,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绍兴的遗存和文化,《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
2020年9月,绍兴凭借深厚的文化根基,在7座国内外城市中脱颖而出,高分当选2021年度“东亚文化之都”,成为绍兴走向国际的又一张金名片。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说,“要努力将文化打造成为绍兴‘不易被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在古城里,伴着袅袅炊烟与吴侬软语,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朴素日常中,亦有了咖啡飘香和操着各种语言的年轻人融入。曾经的老台门在一座座复原,老街和古河道也在慢慢恢复。社戏、祝福、黄酒、茴香豆还是鲁迅笔下的味道。至于为品黄酒冰棒而排起长队的年轻人,则是古城生活的“青春版”。
“古城复兴”进行时
“当听到‘红酥手,黄縢酒’,一个大男人竟然失声痛哭呀!”说起陪同一位海外亚裔建设专家参观沈园时的情景,陈扬仍一脸茫然。
那是一次外事接待,作为城市规划专家,陈扬陪同一行人参观沈园,南宋时期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因陆游、唐婉的凄婉爱情故事而闻名。
那天,当导览人员指着院墙上当年陆游与唐婉在沈园再次偶遇题写的《钗头凤》时,随行的那位专家情绪失控。后来闲聊,陈扬得知正是这种爱而不得的爱情让他感叹“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古城就是这样一座有着各种各样宝藏的地方,总能让人触景生情。”陈扬说。
在“笔飞弄”,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蔡元培故居坐落其间,门脸不大,门楣上两个“翰林”大字却足以说明这座老“台门”的底蕴。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将蔡元培与许多世界名校校长比较:“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饱览眼前的展陈,多少让人感叹,作为一座故居博物馆,这里与蔡元培厚重的地位相比显得有些局促。
此时,老绍兴人会兴奋地告诉你,旁边的蔡元培广场(纪念馆)项目正在建设当中,而一旁始建于1984年的孑民(蔡元培先生字孑民)电影院也在同期改建。
据介绍,蔡元培广场(纪念馆)项目由蔡元培纪念广场、蔡元培纪念馆和孑民电影院改造三部分组成。改造后电影院依然保留其高墙黑瓦、飞檐挑角的主体建筑原貌。广场、纪念馆、故居、电影院将成为绍兴一个集中展现古城传统风貌的文化休闲体验地。
不远处,“书圣故里”历史街区项目已经完成。
而在绍兴最负盛名的,曾让郑板桥自刻“青藤门下走狗”一印,更让齐白石发出“恨不生三百年前,为其磨墨理纸”感叹,被誉为“中国梵高”的明代书画家徐渭故居——“青藤书屋”项目即将完成。
“如今绍兴古城项目群,次第展现出古城新颜。”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游局局长何俊杰介绍,按照“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总体目标,绍兴将持续推动“古城复兴计划”,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古城有机更新。
2019年,绍兴将原市政府的会议中心改造成“绍兴名人馆”,集中介绍绍兴历史上150位名人、178位两院院士及社会各界著名人士。何俊杰说:“要让人们在古城内感知绍兴深厚的名人文化、感知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技艺。”
古城发展的新命题
说到绍兴古城,陈扬满眼都是爱,“绍兴古城凝聚着古人的匠心。历史上,绍兴古城很少受水灾,可以说是2500年前就建成的海绵城市。”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提及的“会稽山”,被誉为绍兴的脊梁。打开绍兴地图,会稽山宛如一道分水岭,曹娥江和浦阳江贯穿绍兴境内,与杭甬运河相连,二江庞杂的支流,以及城内开凿的人工河道,使得绍兴成为江南水网最密集区域之一,大大小小的河流近8000条,桥梁就有10000多座。
史载,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筑城立郭,分设里闾”。利用卧龙山(今天的府山)为屏障,在其东南麓建起了一座周围“二里二百二十三步,陆门四、水门一”的小城,被称为“勾践小城”。
小城建成后,出于城市发展需要和军事防御目的,范蠡又在小城的东南建筑城周大于小城10倍的大城。实际上,小城是越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大城是越国的经济中心和生产基地。小城和大城合称大越城,是越国国都。而“勾践小城”的兴建,也成为绍兴城的开始。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越国公杨素修郡大城,史称“罗城”,又将“勾践小城”向南作了扩建,并予以修缮,称为子城。吴越国之后,子城仍得到历代郡吏修缮。
今天,这一区域已成为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城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府山为越子城的核心,曾是越王勾践的宫殿及历代郡衙、府衙所在地,越国遗迹和文物古迹遍布,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来此访古探胜。王羲之、贺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秦观、辛弃疾、陆游等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流传千古。
经历千年漫长岁月的绍兴古城,至今城址未变,格局依旧,风貌犹存。
1982年,绍兴成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然而其快速发展的优势直接制约了古城的保护利用。
陈扬说,“如何把真正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无疑成了古城发展的新命题。”
1986年,绍兴古城历史街区的概念被完整提出。
1996年,开启古城保护的“绍兴模式”,提出“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保护理念。
“20多年来,绍兴古城几乎是被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主任徐觉民告诉记者。
2013年,绍兴开始对古城内的建筑提出明确规定:古城保护范围内的新建筑,其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9米,建筑总高度不得超过24米。
2018年初,《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相关立法程序正式启动。2019年1月,条例正式实施,并将每年的7月15日,定为绍兴古城保护日。
绍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骄德告诉记者,“条例第一次明确了既要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要促进绍兴古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够为古城‘加分’。”
非古城功能外迁,高层建筑疏解,文旅功能填充,老旧小区(历史街区)改造,一批文化项目导入……古城保护,正在这片形似一枚树叶、9.09平方公里的绍兴老城区中开展。
在越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内,一条街河相依的传统石板街巷便是著名的仓桥直街。这里临街房屋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多为清末民初时的传统民居,其中各式台门43个。
记者走进一处正在修缮的老台门,这里曾是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清简的祠堂。翻修中的房屋已看不清原来的模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绍兴文保单位,这里在政府征收前是一家小型印刷厂,房屋的结构损毁严重。
“刚进来的时候,房屋的梁已经掉了一半,属于危房。”61岁的金永根从事古建修缮已经30多年,是目前绍兴为数不多、技艺精湛的古建工匠之一。用金师傅的话说,每一次对老台门的修复犹如给古建做手术,除了保持原有建筑主体原貌,梁柱也都尽量采用原有材料。“这根木头里面已经被白蚁咬空,我们要用新型材料填充,保证它的坚固程度后再利用。”金师傅指着从屋顶卸下的榫卯结构的大梁说,“这比造一座新台门要费时费工。”
“活”的文化遗产
“这几年,古城开始慢慢变矮了。”60岁的鲁慧川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作为“老绍兴”,他喜欢拍古城。镜头里除了家门口八字桥、老弄堂的慢生活,他更喜欢站在高高的塔山上拍古城全貌,从黑白到彩色,一拍就是40年,眼看着“长高”的古城没有了儿时的味道。
“文化,是当代绍兴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在徐觉民看来,“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古城是当代绍兴发展的宝藏,但古城内大多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层建筑不仅遮挡了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也与古城格局、风貌格格不入。
“对绍兴来说,要解答好这个课题,疏解高楼,让古城显山露水,是重要一环。”徐觉民说。
位于胜利西路的老市府大院,是绍兴高楼疏解计划中首个削减楼层的示范点。记者看到,两栋高层建筑从最高的12层,被削降至5层。降层后的两栋楼成为“气象博物馆”,在2020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并与大院内老建筑改造“变身”的绍兴名人馆、清廉馆组成绍兴古城博物馆群。
在胜利东路,两栋高高耸立的分别建于2001年的新华书店和1995年的王朝大酒店,不仅挡住了“书圣故里”的视廊,也堵塞了入口空间。按照古城保护规划,发展早已受到制约的新华书店和长时间闲置已经宣布倒闭的王朝大酒店,将经过改造,恢复与历史街区融为一体的风貌。
为了科学抉择古城内建筑的“去”和“留”,绍兴聘请了45位规划设计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家作为智囊团。2020年,古城内的77个老旧小区得到提升改造,包括截污纳管、雨污分流、路面更新、立面改造、智安防控等一系列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位于古城内的老旧小区燕甸园毗邻鲁迅故里和沈园,经过提升改造,解决了过去设施陈旧、停车位不够、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68岁的小区居民杨兴全是名退伍军人,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如今古城环境越来越好,在这里很幸福的,以前的老战友来绍兴都羡慕我的生活。”
从古城整体保护规划的角度,陈扬很认同一些专家对于绍兴古城的保护理念——“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
“古城保护要实现城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保护活化利用的角度,把老建筑、老台门的四梁八柱保留下来,要考虑里面的文化元素。”陈扬说,“如果没有了古城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古城也就不是‘活’的文化遗产了。”
让古城充满青春的味道,是绍兴越城区团委工作的一部分。2020年7月,他们在辖区仓桥直街组织开展的“鲜花契约”活动为工作打开了思路。仅仅是沿街商户参与的领养花木活动,没想到激活了商户、年轻志愿者与老街原住民的积极互动,让暮气的古城开始鲜活起来。
古城里大学比较多,他们就通过学生志愿者,把学校里的一些活动带进古城。比如固定时间给社区老年人量血压、磨剪刀、理发,鼓励商户与原住民之间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定期举办青春集市、青年联谊等。负责人表示,“年轻人的参与,正成为古城古街活化的重要力量。”
“书圣故里”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一片古民居,寿利峰管理的一处由老民居改造的精品民宿就坐落其中。穿过长长的青石板街巷,几个老人在弄堂的拐角处聊着天,趴在一边的黄狗眯着眼睛,无精打采。随处散落的和王羲之相关的历史遗迹令人兴奋,不远处藏匿的绍兴小馆飘出的烟火气挑动着人们的味蕾……寿利峰说,“对游客来说,古城无疑是体味老绍兴的绝佳之地。”
老街里,甜品店、鲜花店、咖啡馆、文创书店,河道里不时划过的乌篷船让人不自觉地慢下来。
“古城的复兴,要主客共享,要让游客更向往,要让古城真正‘活’起来。”何俊杰介绍,如今绍兴古城空间资源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城市大脑”,首次实现“一张图”展示集成管控,“只要轻点鼠标,绍兴古城风景名胜、台门、古建筑、古井、古桥等都能一一展示。”
绍兴还专门梳理了327位名人,调查标注了74处可以活化利用的名人故居。
与此同时,由专家学者和50多名大学师生组成的绍兴故事团队,从民间收集筛选出第一批100个绍兴故事,做成短视频,并通过二维码故事牌,让游客利用融媒体“把绍兴带回家”……
“一座古城的活化,最后发力的还是文化。”陈扬说,跟着语文课本游绍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求学之路,也是民族脊梁的成长之路。他笑称,“在这座顶级文化大师汇集的古城里,‘梵高遇见徐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咖啡馆名字。”
陈扬说,“我们要相信文化的力量,因为绍兴古城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精神。” (记者 强晓玲)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