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团组织建设“青年发展共同体”
“青年之家”成服务青年“大管家”
在自带流量的宁波市城隍庙地铁站C出口,一幢灰中带橙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海曙区“青年之家”枢纽站实体化阵地。一楼内设“甬爱e家”,专门服务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兴青年群体,常态化提供歇脚饮水、保鲜热餐、更换电瓶等10余项基础服务,以及健康关怀、公益便民、政策咨询等6类预约服务,传递着城市温度。
综合集成的“枢纽站”
“城隍庙地铁站人流量集聚,在此建立‘青年之家’枢纽站实体化阵地,是希望形成核心辐射效应,推动形成1家枢纽站‘中央厨房式’服务加工配送,各功能站‘自助服务式’按需点单的创新模式。”团海曙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采用“直营+加盟+授权”3种模式,在全区17个镇(乡)街道布局近50家“青年之家”功能站,其中6家门店上线云平台。
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青年身边的团属阵地,团海曙区委实现对青年的组织覆盖,畅通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融入组织网格,在党团阵地、矛盾调解中心等建“青年之家”;融入工作网格,在企业、工地、商圈等建“青年之家”;融入生活网格,在村社、公寓、高校等建“青年之家”;融入兴趣网格,在网红店铺、创意社区建“青年之家”……形成以枢纽站为核心的“1+4”阵地模式。
团海曙区委同时聘任70余名团干部担当“店长”,运用数字化理念动态分析青年需求,指导运营团队项目化开展活动;聘任16家团属社会组织担当“管家”,负责项目孵化培育和阵地日常运营,创新构建O2O模式的团组织和运维体系;聘任200余名志愿者担当“客服”,开通81890540青年热线,建立固定轮值日制度、积分换福利制度,实现奉献和回报良性循环。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以来,海曙共青团以情缘、业缘、地缘、趣缘为纽带,布局48家“青年之家”门店,以建设“青年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理念,打造思想引领、文化休闲、婚恋生活等6个微共体,为海曙青年提供社会化、有形化、常态化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260余场次,服务青年1.5万余人次。
服务青年的“大管家”
日前,海曙区“为奉献者奉献 在一线牵线”青年职工专场联谊会在“青年之家”内举行,奋战在宁波各行各业一线的50余名单身青年共赴青春之约。在现场,主办方团海曙区委精心设置了充满乐趣的互动游戏。
作为一线职工,宁波供电公司职工谢乐平时很忙,此次参加联谊会让他很开心:“这给我们单身青年提供了一个拓展交际面、寻找另一半的好机会,特别惊喜。”
谈起活动初衷,团海曙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婚恋生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青年关心的重点问题,为了给青年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青年之家”组建婚恋生活微共体,联动团区委孵化的小红绳青年婚恋服务中心、呈人之美工作室等团属社会组织,为未婚青年搭建交友互动平台,助力一线奋斗青年在宁波安家立业。
如今,海曙青年一点一滴的心声都能被听见,“青年之家”已成为他们参与婚恋交友、创新创业、文化艺术等活动的首选之地。
在“青年之家”,文化休闲微共体将连续举办8年的“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从室外搬到了室内,从短期摊位升级成固定点位,众多粉丝利用闲暇时间来这里置换二手书,为阵地增添了缕缕文艺气息。每到周二,“青年之家”还会化身海曙青年的共享会客厅,心理咨询师协会的专业导师在这里开设青年课堂,倾听大家的吐槽宣泄,疏导青年的心理问题。
助力共富的“新引擎”
除了服务青年,在“青年之家”的引领凝聚下,越来越多的新兴青年群体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逐步形成了青年“双向奔赴、互助发展”的良好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爱心企业、市民前来捐赠物资,但因为抗疫点位比较分散,送起来有些困难。为此,团海曙区委积极利用“青年之家”这一平台,发挥外卖小哥的力量,让爱心有序传递。数名外卖小哥当起爱心志愿者,将爱心企业无偿提供的物资送到抗疫工作者手中。“我在宁波待了三四年,作为新宁波人,我也想出一分力。”外卖小哥徐凌康说。
在“青年之家”江厦街道天一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加盟店,商圈小哥“文明骑手”志愿团成员为前来更换电瓶的外卖、快递“小哥”发放《文明骑行倡议书》,积极呼吁“文明骑行,从我做起”。针对青年“想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青年之家”枢纽站组建志愿公益微共体,在每个月第二个星期天,举办志愿者集体生日会暨志愿初心微宣讲活动,进一步宣传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和渠道,鼓励新兴青年踊跃参与,发挥青春正能量。
除引导青年参与公益志愿外,团海曙区委还依托“青年之家”开发兴村场景,建立“结对帮扶”“绿金挖潜”“变革重塑”“人才反哺”四大机制,点燃乡村共富引擎;整合农村创新创业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短视频经济,积极开展助农直播活动、“新农人”培训活动,通过技能扶持、连片结对的形式带动农民共富;成立“海曙区青少年共富基金”,通过“青年之家”夜集市等形式筹措善款,加强对农村困难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关爱。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