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回归”感觉良好 让孩子有了更多体验机会
从9月开始,不少人家里的灶台要“遭殃”了。
趁着劳动节的东风,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就给孩子们制定了不同学段的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目标。
消息一出,不少家长直呼当年劳动的感觉回来了,除了担心会形成摆拍之风,总体大家对孩子参与劳动这回事儿还是很支持的。不少“躺平”家长还在评论区询问:“小孩以后学会做饭,我是不是不用动手了?”
80后90后的家长或许都有被逼着干活儿的恐惧,如今劳动课重新回归校园,也让不少人想起那些年的劳动场面。
1
5月6日,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校园里的小麦成熟了,孩子们在收割麦子。 来源 视觉中国
5月6日,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校园里的小麦成熟了,孩子们将打好的麦子放到筛子上筛。来源 视觉中国
看看上面两幅图,这是5月6日,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校园里的小麦成熟了,孩子们将打好的麦子放到筛子上筛。
麦田里,队员们兴奋地和老师一起收割小麦,感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打麦场上,一片欢声笑语,队员们手里拿着一把一把的麦子,尽情地在地上摔打,体验收获的快乐。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按照不同季节,种植了五谷杂粮和各种瓜果蔬菜,让学生在劳动中亲近自然,感受万物的生长,更能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果实的来之不易。如果不那么绝对地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劳动比读书快乐多了。
也许,在孩子们的眼里,劳动等同于玩耍,但对于不少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劳动就是他们的青春。那时提倡劳动最光荣,一家里好几个孩子,爹妈忙起活来根本照顾不过来,想吃上饭,还得自己动手。
如果是大哥,就直接承担起全家的责任分配重担。电视剧《乔家的儿女》里,乔大哥背着小弟做饭的场面绝对是当年真实生活的展现。有力气的男孩劈柴烧火,女孩跟着淘米煮饭,鞋子裤子破了要想不那么难看,都是自己动手补,张嘴喊妈,只会换来一顿数落。
劳动是刚需,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刻在了中国人的DNA里。
所以,当新闻一出,不少评论里都开启了一波回忆杀,“劳动课回来了”的热搜,也不难看出大家对劳动的深深情怀。
90后和劳动也打过不少交道。有东北网友分享自己扫雪的经历,那时每个学校都会分配一个街道的扫雪任务,大雪天过后,孩子们都裹着大棉袄,争抢学校里最合手的扫雪工具,选大雪铲还是木扫帚都会决定自己的铲雪效率,还相互攀比看谁扫得更快。
如今,最后一批90后也已大学毕业,谈起劳动,似乎只存在回忆里,是有点遥远的事了。
3月26日,浙江农林大学100名选修劳动教育课程的同学,跟着老师学习了不少了新的劳动技能。来源 视觉中国
2
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技术的便利,让人们的双手逐步从劳动中解放出来。
如果一个女孩问男孩以后家务谁做,过去沉浸在爱情甜蜜里的男孩会挥挥手大包大揽说我做。而现在标准答案多了一条选择——让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和保洁阿姨做。
家务活逐渐成为生活里的非必须项目。洗衣机被细分成专门洗内衣内裤的机器、洗鞋器和烘干机。全自动电饭煲和空气炸锅最大程度减轻了厨房小白的难题,绞肉机和切菜机可以提供食材的N种形态供你选择。当然如果你不愿意购买这些机器,动动手指外卖就送到了门口,在软件上领一个优惠券,只要100元不到就能让专业人士给全家来个大扫除。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年轻人这样说。
上班已经足够辛苦,回到出租屋里呆最多的地方一定是床。没必要天天打扫卫生毕竟只有一个人住,周末一时兴起给自己做顿饭收拾残局用了一个小时索性再也不做,把脏衣服及时塞到洗衣机里算是个勤快的人。
城市生活里,劳动和生活的关系在逐渐撕裂,从过去劳动就是生活,变成了劳动耽误生活,互联网上一度崇尚起各种“懒人神器”,劳动也有了更广泛意义的概念——“工作”。
既然工作也是劳动,何必回家再继续劳动?
3月26日,杭州,浙江农林大学100名选修劳动教育课程的同学,跟着老师学习了不少了新的劳动技能。来源 视觉中国
3
劳动消失了吗?当然不是,劳动正在以新的形式和姿态,存于我们的生活里,甚至成为一种拓宽生活边界的方式。
疫情这三年,断断续续的隔离生活,让不少人开始研究起了菜谱,倒不是因为没有菜吃,而是因为太久没吃家乡的饭菜,想学着做上一道,以弥补思乡之苦。互联网上方便面的神仙做法不再遭人嫌弃,反而收获了上百万的点赞收藏,尽管原料依然简单,但人们开始尝试自己动手添加一些花样,给吃饭这件事更多可能性。
疫情下,娱乐的选择在逐步缩小,我们开始思考除了躺着刷电视剧看书之外,还能收获哪些不一样的快乐。
于是,劳动成为首选。不能回到小时候在乡下菜园子里摘菜种地,我们就在阳台搭起了小花园,种上小番茄,接地气一点儿就是种大葱和蒜苗。我们把烤箱和早餐机买回家,学习烘焙,再把烤出来的甜品分享给同事们。收获的快乐藏在小芽刚刚破土而出的一刻,藏在烤箱里蛋糕变得膨胀松软的瞬间,这也是劳动的快乐。
如果暂时没有机会去远方看看风景,那就就近搭一个帐篷,自己做点儿烧烤,近几年的露营热,就是这样来的。当现有的物质条件不需要我们“折腾”了,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来“折腾”,本质上依旧是享受劳动带来的果实。
仔细想来,我们并非不热爱劳动,而是讨厌枯燥重复和无意义的消耗,先进的技术大幅度减轻了这些困难,留下来的是趣味和情调,还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劳动随着时代在改变,但也从未改变,它的本质,依然是收获和快乐。劳动课回归,大家感觉良好,这并不是说我们有多期待孩子能做出怎样的饭,但重视劳动课、上好劳动课,意味着孩子们将有更多体验劳动的机会,体会劳动的意义,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