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视角解读科技热点 舆论汇集探究行业风向
科技舆情观察:APP年度数据报告的“热”与“冷”
岁末年终,各大APP发布年度数据报告越来越成为一种仪式般的存在,备受舆论关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多次荣登社交平台热搜榜的支付宝、微信和网易云音乐。在经过千呼万唤之后,三家分别于1月8日、1月9日、1月4日发布了年度数据报告。然而,在数据可视化的背后,一些隐藏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引发舆论对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的担忧。
报告发布头两日出现舆情最高峰值,自媒体成各家传播主阵地
1月8日,支付宝发布了2018个人年度账单。账单以超市小票的方式,分别从深夜打开支付宝的日子、全年消费总额、消费金额最高类目、全年点外卖次数等维度,总结用户一年的支付宝消费情况。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显示,在支付宝发布年度账单后的七日期间(1月8日至1月14日),相关舆情总量达25384篇次。其中,前三日的曝光量最为突出,各渠道每日信息总量均维持在6000篇次以上的水平,1月9日出现舆情最高峰值(当日信息量为7002篇次)。1月11日,话题曝光量首次低于3000篇次,之后舆情逐渐进入回落阶段,但依然保持着一定活跃度。
(监测周期:2019年1月8日至1月14日,单位:篇)
相较支付宝,微信2018年度数据报告的舆情曝光量较少,监测期内(1月9日至1月15日),相关信息量为10622篇次。整体来看,报告发布后的前两日为舆情高峰期。期间,人民网、环球网、中国经济网等媒体均进行了大量报道,媒体报道以介绍微信报告内容和腾讯回应内容为主,并出现了不少有关大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话题的评论类文章。“微信每月有10.82亿活跃用户”“00后爱捂脸笑哭 80后爱呲牙笑”“微信‘监控’隐私?腾讯回应”等在新闻标题中被强调。1月14日,微博热搜话题“微信如果出了表情来源功能查询”带来一定讨论热度,舆情曝光量相比13日有少量上升,之后舆情逐渐回温。
(监测周期:2019年1月9日至1月15日, 单位:篇)
网易云音乐的舆情声量最小。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显示,在网易云音乐发布2018年度听歌报告后的7日内,相关舆情信息总量为1634篇次,在三家之中处于末位。通过对舆情走势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月4日,报告发布首日即迎来舆情最高峰值。当日,由微信、微博等平台带动的用户自发性传播为最大亮点。1月5日,舆情传播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7日和9日曝光量虽然出现小幅度上升,但并未有新的典型性观点,舆情表现出平稳态势。
(监测周期:2019年1月4日至1月10日, 单位:篇)
具体到传播渠道方面,有着强交互性的微信平台和有着庞大自媒体账号的资讯聚合类APP与新闻资讯类APP,成为各家年度数据报告传播的主阵地。微信方面,“杭州网”“南方都市报”“刺猬公社”“创业邦”“36氪”等公众号均发布了相关报道。其中,以《支付宝年度账单出炉了,朋友圈一片哀嚎:账单比年薪还高》《刚刚,微信年度大数据公布:80后笑了,90后00后“哭”了…还曝光了微信5大野心》《网易云年度总结:你听过的歌里,藏着你爱的人》等文章的传播量最为突出。APP方面,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新闻、凤凰新闻为主要来源。自媒体平台的曝光加持,有效延伸了传播覆盖率。
(图:三家年度数据报告传播渠道分布)
支付宝年度报告热度最高,舆论关注隐私保护和产品创新话题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通过对支付宝、微信、网易云音乐三家各发布年度数据报告后七日的相关话题曝光热度进行梳理发现,支付宝的舆论关注度最高,其话题热度遥遥领先于其他两家。这与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支付宝年度账单满足了用户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年度消费情况的需求有关。微信年度报告的话题热度次之,报告发布后的前两日,相关话题热度最高,自第三日起话题热度持续走低。相较于前两者,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的话题热度最低,热度走势也最为平稳。这主要是受用户基数以及产品性质等方面的影响——不同于支付宝和微信,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基本为热爱音乐的年轻群体。
(监测周期:各家年度数据报告发布后7日期间)
支付宝年度报告相关媒体曝光中,“账单式小康”“我哪来这么多钱”“你的钱都花哪儿了”“炫富”“一键隐藏”“朋友圈最穷的人”“账单比年薪高”等词语出现的频次较高。有媒体评论称,与2017年的文艺风相比,2018年支付宝账单更加克制,更加个性化,隐私性更好。人民网、新华网则发文表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消费时代,消费者将自己决定他们拿到什么样的产品,成为新品和爆款的真正制造者。不过,有分析人士却认为,支付宝账单勾勒出当前国民整体消费水平,年轻人负债偏高现象比较突出,移动支付固然好处多多,却也需要塑造理性、成熟的消费观念。此外,媒体报道中,也不乏重提2017年支付宝年度账单侵犯用户隐私事件,提醒用户防止获取年度账单时个人信息被出卖的文章。
(图:支付宝发布2018年度账单媒体报道云词图)
通过对微信2018年度报告的媒体报道进行梳理发现,“监控聊天数据”“腾讯回应”“均已匿名脱敏”“隐私安全质疑”“使用微信多少天”“微信表情”“扎心了”等词在新闻标题中被重点突出。媒体重点介绍了微信2018年度报告的内容,并出现了不少诸如解析表情符文化的分析类文章,文章态度中立客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报告的发布,也再次让微信的隐私安全话题进入舆论视野。针对用户质疑微信年度报告“监控”聊天数据的情况,腾讯虽明确表示所有数据均已匿名及脱敏化处理,不涉及具体用户的隐私内容。但从回应效果看,并未完全解除舆论的担忧,有不少网民表示,究竟有没有查看用户聊天信息,不能全凭服务商自说自话,毕竟外界尚无法证实。
(图:微信发布2018年度报告媒体报道云词图)
网易云音乐方面,“遇见你真好”“听了多少歌”“音乐+社交”“孤独患者”“年度歌词”等成为年度报告传播中的高频词汇。从传播内容看,网易云音乐的独家创意获多方媒体点赞。《中国邮政报》认为,相比其他用数字说话的年度报告,网易云音乐略胜一筹的地方在于不是简单的记载,“年度歌手”“年度特别的一天”等片段,讲述的都是每个人内心的故事和情绪。不过,媒体对网易云音乐首推的社交匹配功能则提出质疑。钛媒体指出,匹配功能藏在年度歌单里,入口比较深,匹配时间只维持在三分钟左右,其浓厚的社区氛围让一对一社交显得“格格不入”,这些先天条件都让网易云音乐的社交匹配显得十分“鸡肋”。此外,还有网友认为网易云音乐2018年度报告不“走心”,有匆匆赶工之嫌,甚至有用户调侃称“感谢网易云音乐百忙之中抽空敷衍我。”
(图:网易云音乐发布2018听歌报告媒体报道词云图)
流量狂欢过后,对APP年度数据报告保持“冷”思考
诚然,年度数据报告能够很好地记录人们的生活轨迹,其将图片、文字、音乐等多元素与技术碰撞出的数据可视化效果,能够带来独特的美感体验,因而备受用户关注和喜爱。对于企业来说,年度数据报告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有助于其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加持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因而,可以看到,这几年发布年度数据报告的APP越来越风靡。
不过,相比最开始的看热闹心态,舆论对APP年度数据报告的认知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更加关注数据的安全性。以支付宝和微信的年度报告为例,舆论更多担心的还是个人数据被“监控”,隐私被泄露。二是追求报告的精细化和品质化。以网易云音乐的年度报告为例,“不走心”和“敷衍”等吐槽声较多,可见,用户对报告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流量狂欢过后,社会各界应对APP年度数据报告保持一份“冷”思考——对其做更深刻的体察,以长远的视角进行审视。从本质上讲,数据安全问题反映了流量红利下,互联网企业履责意识的淡漠以及行业数据监管制度的缺失。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真正答案,无非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协同发力。首先,互联网企业应加快补齐社会责任的短板,从实际行动做起,努力构建和谐的大数据生态环境。其次,相关部门应建立数据监管制度,并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对恶意盗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予以严惩,树立“真实数据为王”的行业正气,让冰冷的数据变得有温度。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