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主流媒体在舆情话题发酵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万千普通网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主体,极大地改变了舆论场的格局。对此,具有官方背景的主流媒体尝试通过媒体融合战略打通传播壁垒,巩固自身在网络舆论场的影响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媒体融合问题,更是被认为“媒体融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从舆情话题的发酵来看,主流媒体的作用依然强大
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快速发展之际,“网民爆料-大V转发-传统媒体关注-网民围观-涉事部门回应”曾经被称为舆情发酵的经典流程。为网民发声提供更多便利的新媒体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这一流程。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积极向新兴媒体学习,更加善于从网民爆料中发现新鲜的新闻素材,仍然是推动舆情话题发酵的重要因素。
以最近的热点话题为例,辽宁“最美野长城”被修成“水泥路”事件起源于网民爆料,但该话题的走热则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的曝光密不可分。不久前的河北馆陶车震视频外泄事件,也是因为传统媒体的介入,最终在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
对于重大话题,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级主流媒体的介入,在舆论场具有“脱敏”效应
9月开学季,多起大学生因诈骗而死的事件,引发舆论对信息安全的担忧,明星隐私信息被叫卖就是其中一个较热的子话题。
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发现,早在8月24日,搜狐新闻频道就转发了来源为《极光》的报道《明星隐私信息泄露屡禁不止孙杨身份证号5元就卖》,新浪微博、微信等对此也有零星讨论,但该事件引发舆论更广泛的关注却是在新华社介入之后,此时距搜狐新闻发布该稿件已经近一个月。
从网络舆论场的反应来看,对于一些重大敏感话题,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的介入,客观上具有某种“脱敏”效应,从而有助于激发公众讨论热情。
此前,2014年11月25日,澎湃新闻曾刊发报道《广西村庄被重金属污染,官方体检报告封存9年村民维权无证据》,也是在近两周后的央视报道(12月7日)后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
(明星隐私泄露话题舆情态势,数据来源于新华网舆情监测系统)
媒体融合背景下,建设健康的网络舆论场,需要主流媒体更加有所作为
在万民议政的互联网时代,网民的表达权与参与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成为网络舆论场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这对主流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媒体融合固然是深入新媒体、深入网民,也是自我蜕变与更新,是与时俱进地扮演好“媒介”的角色。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媒体居于官民之间,发挥着沟通上下、联系中外的重要作用。网络舆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主流媒体要善于发挥自身的权威性、专业性,做好长期与民共舞的准备,在和民间舆论场的深入互动中听民意、汲民智、新民德。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