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地市网络形象 > 杭州 正文

曾经饱受争议的“共享健身舱”现身杭州 披着“共享”外衣的健身房能保证自己“健康”吗?

发布时间:2018-04-24 13:13:51 来源:杭州网 记者 汪晓筠 邹焙灵 杨伊琳 实习生 金玮

  “一个嵌着玻璃窗户,标有英文字母的橙色集装箱,远看更像是拍照打卡的地标,走近一瞧原来是可扫码进入的共享健身舱。”在滨江区聚业路金绣国际中心上班的金亦菲几天前发现,公司所在的科技园里多了几个共享健身舱。“早就听说过共享健身舱,但杭州一直没有。这次看到了马上去体验,大概20平方米的集装箱内,跑步机、划船机等一应俱全。”金亦菲说。

  像金亦菲一样想尝试共享健身舱的人还有很多,就职于互联网公司的健身爱好者高伟便是其一。一周要健身三次的他常常因健身房的位置而绕路回家。“如果家门口就有健身舱的话,我锻炼的频次肯定会增加。”高伟说。

  其实,“共享健身舱”的概念早在五年前就有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出超级猩猩、觅跑、矮马运动等品牌的共享健身舱。体验过后,有不少人对共享健身舱提出质疑,因为在传统健身房的经营者看来,共享健身舱似乎并不能满足很多健身人士的需求,况且共享健身舱空间狭小、器材品类单一,这些因素都容易破坏用户体验感。

  国内有不少媒体曾对共享健身舱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其中不乏“涉嫌违建”、“舱内无急救按钮”、“清洁度不过关”等声音。那么,共享健身舱此番进入杭州市场,它能保证自己健康发展吗?它又会对整个健身房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共享健身舱”现身杭州 记者体验:进舱25分钟后体感舒适

  上周日下午1:00,记者来到位于滨江区聚业路的金绣国际中心,两个“公园盒子”共享健身舱位于园区内两幢大厦之间的绿化区中,记者到现场时舱内无人锻炼。

  用手机扫码注册,并将手机收到的四位密码输入后,等到玻璃门顶部亮起绿灯即可进入舱内。健身舱目测约有18平方米,可供5-6人同时使用。进门便可看到瑜伽球及一台平板电视,舱内左侧放置着一个划船机和两台跑步机。跑步机比传统健身房同类设施略小,器材之间大约有20cm间隔。在健身舱的右侧放置着一个卧推举重机。此外,舱内还有哑铃、瑜伽垫等,相比传统健身房只是少了前台、操室和淋浴房三部分区域。

  健身舱右上角的角落还装有冷风机、空气净化器和监控设施。即使有这些设备,在刚进门时记者依旧感受到舱内的闷热,直至进入舱内大约5分钟后,冷风机才自动开启。大约25分钟后,体感相对舒适。记者在健身舱内使用了跑步机、划船机等设备,设备还算灵活。价格方面,10元/小时,而在健身舱一侧的玻璃上还贴着首次0元的标志。

  据公园盒子CEO黄晓蕾介绍,目前他们在上海和杭州已经铺设超过60个集装箱点位,分别有8平方米、18平方米、28平方米三种形态的舱。黄晓蕾表示,选择杭州作为公园盒子扩建的第二个城市有两大原因。“杭州市民对新消费的接受度很高。此外,杭州的创新创业氛围较浓,对于创业者的包容度相信能为共享健身舱带来惊喜。”

  杭州市民眼中的“共享健身舱” 100位市民中有40%不看好

  对于杭州出现的这一新业态,市民又是怎么看的呢?记者在共享健身舱所在的创业园区、附近小区以及近江路地铁站、湖滨银泰in77和武林广场地铁站附近,对200位杭州市民进行街访。其中,男性占比43.5%,女性占比56.5%。年龄段分布为18岁以下4人、18-25岁112人、26-30岁21人、31-40岁33人、41-50岁14人、51岁以上16人。其中有固定健身习惯的有66人。36%的人一周会去健身房一次以上,其中,一周会去健身房1-2次的占比最高,达到了25%。

  对于共享健身舱的看法,共有100位市民发表观点,48人对共享健身舱表示支持,40人并不看好共享健身舱的发展,还有12位受访者持中立态度。

  家住滨安小区的董女士表示,因工作日下班没时间去健身,所以会选择双休日去距离自己较近的共享健身舱健身,“一个人在舱内锻炼很自在,也相对方便,比健身房办卡划算,所以会考虑定期来。”董女士说。

  在近江地铁站附近上班的陆先生表示,自己一周健身五次以上。“我在洛杉矶读书时就经常去社区里类似的共享健身舱健身,但后来因为健身舱使用人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所以放弃了,转向更专业的健身俱乐部。如果我住的小区边上就有健身舱,并且时常有人保养的话,我也不排斥。”

  在湖滨商圈接受采访的陈先生表示:“如果自由力量类的器械齐全的话,我还是愿意去健身舱的,但目前健身舱还存在比如空间、通风等问题,如果这么小的空间都是汗臭味的话,我的兴趣就会大减。”

  在公园盒子所在的科技园上班的张先生表示:“我还是偏向于私教带着练的形式,也在健身房办了卡,一个人不考虑去,感觉共享健身舱更适合有健身习惯和基础的人。”

  “共享健身舱”曾饱受争议 有业内人士称 “风投的香饽饽未必是风口”

  去年7月,《扬子晚报》曾对共享健身舱进行了报道,其中涉及“涉嫌违建”、“舱内无急救按钮”、“清洁度不过关”等问题。去年10月,《北京日报》也曾报道如觅跑、抖吧等共享健身舱品牌存在着押金难退、开锁故障和操作不便等现象。

  在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秘书长邹捷看来健身行业是有一定准入门槛的。“健身房的面积大小、通风不佳等都会给健身人群带来影响。此外,也有诸如违章等质疑产生,如果共享健身舱是放在公园的可能还会涉及公共用地占用等问题。”

  浙江舒适堡健身美容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建明认为,共享健身舱是当前融资时代下的产物。“其实,做共享健身舱的一般多为互联网企业而非来自传统健身行业。他们更多的想用共享健身舱这种概念去提高企业估值,并非真正关注到某种健身需求。在我看来,风投的香饽饽也未必就是风口。不关注市场需求本身,更容易让概念成了赚快钱的工具。”他说。

  菲力伟健身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斌坦言:“共享健身舱就是市场细分的一种体现,健身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就需要制造出更多选择给不同的消费者。之前的共享概念大热,共享健身舱自然也成为创业者追逐的香饽饽。”

  杭州白马思妍丽健身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蕾则对共享健身舱持欢迎态度,“对于这类形式,我们不但不排斥,反而很欢迎。因为共享健身舱、社区健身房更有助于人们对于健身兴趣的培养,这也是一种创新。”

  黄晓蕾对公园盒子显得信心满满,“公园盒子和市场上其他同类型品牌区别在于不少品牌做的是‘共享健身房’,初始投入大、回本周期长、规模扩张慢。我们做的迷你健身舱的概念,能规避上述的经营风险。另外,我们的舱能容纳2-5人不等,带有一定社交属性。”她还表示:“将产品推到离用户足够近的地方,并设置用户陪伴和鼓励机制来增加用户黏性,打造用户行为共享和健身氛围共享。”

  “3公里”成健身房转型关键词 不少传统健身房已经在“变”

  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秘书长邹捷认为,健身房多元化的业态补充将是未来健身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健身房3公里客户圈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换句话说,就是健身房的经营半径大约在周边3公里以内,不同业态的补充将会越来越多。”

  记者收集的200位受访者的数据也应证了邹捷的说法,选择离家或单位两公里以内健身的消费者达到了139人,占比69.5%。

  菲力伟是从社区店起家的,目前,除了提供儿童训练以及营养餐之外,菲力伟也在着手准备100-200平方米的小型工作室,针对不同人群来做不同的规划。“市场依然很庞大,即便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健身产业,店里的营业额依然在增长。我认为,多元化业态是根据各自的产品定位以及消费人群来设定的,比如社区店及类似于健身舱形式,针对的人群主要是一些没有时间健身、基础较差的人群。开进综合体、规模较大的健身房主要是给那些需要更专业化配置的健身人群。小的健身舱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器械,只是一些简易的工具拼凑而成,缺乏专业性与深度。”杨文斌说。

  对于多元业态的尝试,舒适堡则是通过不同品牌去进行尝试。浙江舒适堡健身美容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建明介绍:“我们将舒适堡定位为开在商业综合体的精品健身房,而旗下品牌凌嘉健身则属于社区型健身房,新推出的易练是舒适堡的浓缩版,将会更多地选择创业园区、写字楼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传统健身房通常在上午10点左右开门,易练的半自助模式将运营时间提前,能满足有晨练需求的健身爱好者,易练也是公司以智能化半自助概念切入年轻市场的一次试水,想从细分领域挖掘健身市场的更多可能。”

标签:共享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