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观察丨国际化怎样引领城市对外开放 杭州经验和你分享
浙江在线5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5月9日,浙江时隔14年再度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主会场里,杭州作为开放发展的地区代表第一个发言。面对全省目光聚焦,杭州分享了全面提高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经验和成果。
作为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杭州抢抓“后峰会前亚运”机遇,全面贯彻省委开放强省的决策部署,不拘一格招才引智,聚焦聚力开放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名片。
人才国际化
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榜首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杭州国际化的第一要义。对标全球一流城市,引进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成为杭州城市竞争制胜关键。
杭州制定出台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意见,创新推出“全球聚才十条”,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和“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建设全国首个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和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对特别优秀的人才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
花香蝶自来。近年来,杭州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9万人,在杭外籍人员年均常驻1.5万余人,外国人注册(担任法人)的企业4980家。2017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对人才,“引进来”是门槛,“留得住”“用得好”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杭州着力提升城市生活的开放度和便利化,优化国际化人才服务环境。比如,施行外国人签证、停居留等七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加快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加大市属医院和国外知名医院合作力度等。
来杭11年的瑞士小伙鸿志远,创办了集微信、微博、大众点评和支付宝于一体的“NiHao”APP,至今已拥有20万用户,且80%以上为外国人。他说,高新区(滨江)扶持海外人才积极主动,相关工作人员曾多次主动了解公司发展情况,报销场地租金,给予资金补贴,还帮助他申请永久居留。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涌入,人才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截至2017年底,杭州各类企事业单位通过引进国(境)外智力,研发新产品或品种近万个,引智成果转化新增产值共计200多亿元,利润超过45亿元。
杭州也不忘对本土人才开展国际化培养,做到海外、本土双管齐下。今年将启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创二代”等赴国(境)外培训考察,计划5年内培训10万人次。
创新国际化
打造全球“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现阶段,创新国际化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杭州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创新链全球化布局,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毫无疑问,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杭州是有优势的。杭州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两大战略平台建设对杭州而言是极佳机遇。从阿里巴巴“一家独大”到网易、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龙头企业的不断涌现……杭州信息经济也有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优势摆在面前,杭州要继续培育创新发展载体该往哪儿“使劲”?对此,杭州“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激发一江春水的全新经济活力。
在“引进来”上,杭州积极招引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高端研发中心,合作共建奥克兰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建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和eWTP杭州实验区,深度参与世界电子贸易标准规则制定,引进亚马逊、谷歌等世界级创新型企业。
酒香还怕巷子深。杭州积极主动“走出去”,率先在美国硅谷设立科技孵化器和创投基金,投资38家创业企业、11家风险投资基金,成功推动31个高科技项目落户杭州,估值近40亿元。建立跨境科技创新服务“海投联盟”,加强本土创投机构、重点企业与国外创新型企业对接。
城市国际化
交通先行、以人为本
衡量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关键要看其国际开放交流程度和对全球财富的吸引力。杭州坚持把城市国际化作为首位战略,制定全国首个城市国际化条例,通过地方法规对国际化予以规范和保障。
打造国际化城市,交通须先行。杭州去年新开辟国际航线15条,累计国际通航点达49个,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萧山国际机场实现从区域枢纽机场迈向世界级空港。
G20杭州峰会后,杭州加速迈向国际会展之都。杭州积极争取世界旅游联盟总部、“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秘书处、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落户,办好金砖国家5个部长级会议等重大活动,国博中心会展项目已排至2022年,全力推进亚运场馆设施建设,被评为全球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和百强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
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是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公共服务优质到位的城市。今年开始,杭州将每年9月5日设为“杭州国际日”,在全市上下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氛围。搭建涉外咨询和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国际标志标识,给外国人来杭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