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地市网络形象 > 金华 正文

义乌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模式

发布时间:2018-07-06 09:20:29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杨晨 通讯员 王江龙

  浙江在线7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晨 通讯员 王江龙)“货品已全部收到,非常准时,谢谢!”7月4日上午,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类经营户盛女士刚走进商铺,就不断收到到货及订货的信息。“世界杯”期间,她平均每天要把6500只足球发到世界各地。“现在产品供应很紧张,不能如期交付的订单我宁愿不接。”盛女士说。

  从几百年前鸡毛换糖的信义相传,到新丝绸之路的信义延续,再到新时代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信义创新,义乌人一直把诚信当成市场持续繁荣的命脉。近年来,立足商贸城市特色和优势,义乌牢牢把握信用“收集、评价、应用、发布”四大环节,积极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以信用为基石的诚信营商环境。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难以量化的“诚信”如今已变成直观的数据。义乌在全国率先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并发布全国首个监测市场信用波动情况的指标——义乌市场信用指数。经营户的每一笔买卖都会被评价、分解和累计,构建起以信用指数、品牌培育、质量监测为链接,以知识产权保护、人民调解、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机制为保障的信用监管大平台。这套模式推行以来,义乌市场经营户违法率下降了三分之二,客商满意率达97%。

  作为国际化商贸流通中心,义乌外贸合同诈骗、拖欠货款逃匿等情况时有发生,义乌深挖信用资源,通过“信用+外贸”,防范涉外风险。义乌市信用中心副主任陈奇介绍,当地建立了外贸公司、货运代理公司、供货商等信用及评价信息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布逃匿的失信外贸主体,警示经营户防范外贸风险。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将9300余家外贸公司及货代公司纳入诚信监督,收到信用评价30余万条,合同诈骗案件从2009年的159起降至去年的22起,直接挽回损失2.74亿元。

  充分发掘信用资源还能助力防范金融风险。义乌通过搭建企业金融风险监测平台,对信用、线上交易、信贷、经营状态等数据进行大数据整合分析,实现贷前企业优选、贷后风险动态预警、区域风险监测等功能。以信用大数据为依托,义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创新推出“市民闪贷”和“信用金通”等普惠金融产品,基于市民信用分发放纯信用线上贷款。目前已为首批8万市民进行授信,授信总额达120亿元,未来还将实现在线申请、实时审批,在线签约、自助支用。

  此外,义乌还通过“义乌购”平台,将7.5万个商铺集体搬上网。“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扩宽了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客商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询到平台账户以及相对应实体店铺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商位评级。”陈奇表示。

标签:义乌;信用;诚信编辑:陈占立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