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地市网络形象 > 嘉兴 正文

一根线、两片叶、香糯馅,他在粽子的世界里闯荡28年,从学徒小工成长为质量把关人

胡建民:以“粽”传情“裹”出嘉兴好味道

发布时间:2017-05-30 10:24:50 来源:南湖晚报 记者 陈强 王振宇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端午脸谱·简介

  胡建民,55岁,嘉兴人。27岁从毛纺厂出来后转行裹粽子,苦练3年裹粽基本功,此后一直致力于裹粽技艺的探索、行业标准的制定及新品研发。在多届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裹粽大赛中担任评委,现为五芳斋集团技术总监、五芳斋裹粽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

  ●端午脸谱·感言

  期待一年一度的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在传承民俗文化、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地为嘉兴粽子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更多契机,也期待嘉兴粽子更好地为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添彩!

  ●端午脸谱·故事

  粽子是最深的端午记忆

  信手拈起两片粽叶,轻轻一折,抓起一把拌好的粽馅,迅速包裹,再用一根细线进行缠扎,一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从胡建民手中诞生了。

  胡建民27岁开始裹粽,如今已经在粽子的世界里沉浸了整整28个年头。“我是1990年到五芳斋的,之前在嘉兴毛纺厂工作,并没有接触过裹粽子。”胡建民告诉记者,他到五芳斋工作并学习裹粽时,五芳斋只有30多个员工,“当时粽子季节性强,平时没多少人吃,到了端午节却非常火爆,粽子便成了我对端午最深的印象。”

  据胡建民回忆,当年嘉兴的端午民俗活动还不太丰富,“没有现在的踏白船、赛龙舟、裹粽比赛,但端午吃粽子、用粽子祭祀、买粽子馈赠亲友的习俗一直都有,端午时节粽子销售火爆,那时一到端午节前后就天天要加班,工作10多个小时,多的时候一天要做5万只粽子。”

  “裹粽子看似简单,其实工序繁多,要真正裹好一只粽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建民说,他到五芳斋学习裹粽子时,光基本功就练了3年。当年还没有机械化设备,剔肉、去皮、切肉、淘米、剥板栗、洗粽叶、裹扎、烧制等制作粽子的环节全靠手工,胡建民一样一样学下来,吃了不少苦头,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每个环节都做到顶尖。

  1995年,五芳斋在嘉兴市区东方路建了新的粽子厂,胡建民作为质检科负责人,便着手为五芳斋粽子申报质量体系,制定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一系列努力下,嘉兴粽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以粽子文化为依托的嘉兴端午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粽子也逐渐从端午期间的专有食品变成人们的日常食品。

  “2005年端午期间,我们举办了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全国各地知名的粽子企业都来参加,全国大量游客来嘉兴旅游参观、了解粽子文化,嘉兴端午民俗的节日气氛由此越来越浓。”胡建民说,在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旗下的中国粽子行业分会正式成立,五芳斋累计投入150万元,举办了龙舟赛、裹粽大赛、粽子文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端午氛围。

  裹粽让嘉兴端午越走越远

  胡建民告诉记者,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圆满举办后,嘉兴粽子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销量也大增,嘉兴端午民俗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嘉兴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集中人力、物力着手打造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设了赛龙舟、踏白船、逛庙会、裹粽大赛等丰富的民俗文化项目。

  在之后的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中,五芳斋几乎年年冠名,而在每年端午民俗文化活动的重头大戏——裹粽大赛中,胡建民深切地感到,嘉兴端午民俗文化正越走越远,走向世界……

  据胡建民回忆,在最初几年的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裹粽大赛上,参赛选手基本上是嘉兴本地居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连年举办,参赛选手很快就不再仅限于嘉兴本地居民。”胡建民说,一些台湾同胞被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上的裹粽比赛所吸引,纷纷报名参赛,甚至不少外国朋友也被裹粽比赛吸引,嘉兴的端午民俗文化因此声名远播。

  在新加坡等一些海外华人聚集的国家,至今仍保留着过端午的传统习俗。当嘉兴端午民俗文化和裹粽技艺的别样魅力被这些国家所了解后,胡建民还应邀到新加坡、日本等地进行裹粽技艺展示。

  成为“非遗”的端午“粽”情结

  据了解,嘉兴端午习俗历史悠久,明清曾达鼎盛,民国遗风尚存,新中国成立后再次盛行。近年来,随着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连年举办,裹粽子、赛龙舟、踏白船等一系列民间习俗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传承和弘扬,内涵丰富的嘉兴端午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嘉兴也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和“浙江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胡建民告诉记者,10多年来,嘉兴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的不断提升其实和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连年举办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连续举办,让嘉兴端午习俗成了‘非遗’,嘉兴成了‘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和‘浙江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也在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是一种流传于嘉兴、辐射长三角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也是汉族传统节日食品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据胡建民介绍,五芳斋在粽子的包裹扎线工艺上保留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又注重创新,特别是粽子制作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出台后,他们从每只粽子的形状、重量、质量、原材料等方面严格把关,根据市场,开发新品,把嘉兴粽子发扬光大,也给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不断注入活力。

  现如今,裹了28年粽子的胡建民,已成为五芳斋裹粽技艺的第四代传人和五芳斋裹粽技艺嘉兴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他期待着,自己关于五芳斋粽子市场拓展和新品开发的一系列努力,能更好地为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添彩。

  ●端午脸谱·手记

  香飘万里的嘉兴味道

  粽子,本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节庆美食,但在嘉兴粽子企业不断深耕和嘉兴打造端午民俗文化节的过程中,它已成为颇具特色的嘉兴名片。现如今,在长三角乃至更广大的区域,只要说起粽子,人们便会想到嘉兴。

  在嘉兴,粽子早已从只在端午非常火爆的节庆食品演变成老百姓天天都会吃的日常食品;人人皆知的裹粽子,也已从一种单纯的工序、工艺,延伸为一项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一个独具嘉兴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嘉兴粽子的独领风骚和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深入人心,折射出嘉禾大地非常深厚的历史民俗底蕴,折射出嘉兴企业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更折射出嘉兴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一以贯之为民服务的亲民情怀、战略眼光和嘉兴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

  从一只小粽子火爆起来的一个民俗文化品牌节日,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节日文化活动,满足着当地群众的节日文化需求和情怀表达,也增添了当地群众的节日文化自信,并在一年一度的裹粽子比赛中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八方游人乃至海外宾客前来参与,“裹”出了属于端午的嘉兴味道。

标签:嘉兴;粽子;端午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