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地市网络形象 > 嘉兴 正文

嘉兴“机器换人”升级版“大片上演”

发布时间:2017-05-30 10:28:00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徐佩 通讯员 张镁利 朱晓峰

  “机器换人”升级版来了。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日前,《嘉兴市“机器人+”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出炉,明确了今后三年我市实施“机器换人”的路线图。

  “机器换人”成效显著

  在位于平湖市独山港镇的平湖市金兔实业有限公司,一条年产150万套节能冰箱变频压缩机曲轴箱部件生产线正在紧张筹备中,预计今年年底进入试生产。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个总投资约2500万元的“机器换人”项目包括两条生产线,其中一条生产线已正常运行一年,“整个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产压缩机曲轴部件300万套,产值2200万元。从减员增效方面来测算,整个项目将减少一线生产人员60人、年减少人力成本300万元,与此同时,废品率将降低到千分之一。”

  金兔实业是我市企业积极开展“机器换人”的缩影。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3年以来,我市打出“组合拳”,持续推进“机器换人”,“机器换人”在拉动工业有效投资、减员增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成效显著。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4月,全市“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总计实施8162个,实施企业7317家,累计投资2310.84亿元。放眼全省,我市“机器换人”工作一直走在前列。截至2017年4月底,全市在役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省在役总数的14%。

  我市实施“机器换人”的过程,也是智能制造释放红利的过程。据介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亿元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数,已从2012年的733人/亿元,下降到了2016年的522人/亿元;全市“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则由2013年的44.6%,提升到了2016年的55.7%。

  今后三年目标锁定“123”

  记者了解到,当前,“机器换人”这一理念已深入全市制造业企业。与此同时,广大企业请求相关政策能够有效延续并有所提升的呼声不断高涨。

  “实施新的三年行动方案,既是为了贯彻上级政策意见,也是为了回应企业呼声,更是为了推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市经信委产业投资处负责人表示,“机器人+”,不是简单的有关机器人的制造、应用和集成,而是指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智能化制造过程,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促进工业生产提质增效,是“机器换人”的升级版。

  据介绍,根据此次出台的三年行动方案,我市确定了今后三年“机器人+”的“123”目标——拥有在役工业机器人10000台,“机器人+”技术改造完成投资2000亿元,建设300个智能化制造项目。规上工业企业亿元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数比2016年下降18%,即从2016年的522人/亿元下降至2019年的429人/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2%,即从2016年的19.14万元/人提升至2019年的23.35万元/人(按可比价格)。2019年,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力争达300亿元以上。

  从主要举措来看,2017年至2019年,我市将实施“机器人+”重点项目、推进中小微企业“机器人+”、推进“机器人+”试点示范、建成一批“机器人+”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

  “基于前四年的工作经验,这一轮三年行动方案预定目标更科学、聚焦问题更全面,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路径举措,包括推动‘机器人+重点行业’、‘机器人+重点企业’等。”市经信委产业投资处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孕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以“机器人+”撬动智能制造,我市还将在财政激励和要素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

标签:机器人;科技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