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毛衫工厂通过互联网实现产能共享 一根网线牵引转型加速度
开栏的话: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以“10+1”为突破口,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本报今起开设“改造传统产业 振兴实体经济”栏目,聚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新鲜事。
浙江在线9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祝梅 夏丹 市委报道组 魏衍方)浙江桐乡,距王振波的厂不远的濮院镇,有中国规模最大的毛衫市场。围绕这个市场,这片江南水乡有不少企业都从事毛衫、针织相关生产。
王振波也是其中一员,自从2003年“入行”,10年里他一直做线下订单的代加工。10年后,他所负责的桐乡市百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成了当地第一家利用互联网实现“柔性生产”的工厂。
走进工厂大院,迎面的墙上写着“新制造”和马云新提出的“Made in Internet”。“这是线上和线下最大的不同。”王振波说。
闲置产能“共享”
驱车穿过一片传统的纺织工业园区,再过一座小石桥,就到了王振波的工厂。
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王振波。第一次是在今年7月阿里巴巴举办的网商大会上,他作为阿里巴巴1688淘工厂平台上的企业代表,讲述“新制造”为企业带来的变化。
如今,像王振波一样加入阿里巴巴1688淘工厂平台的企业超过1.5万家,覆盖全国16个省市,它们大多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传统加工制造业强省,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赋能,“柔性生产”正成为它们的代名词。
在接触互联网之前,王振波也跟大多数当地企业一样,为濮院镇和国内的中小品牌做代工。他告诉记者,相较动辄500件到1000件的传统线下订单,线上订单量小利薄,每件衣服的利润都要少掉一半或更多。
“但比利润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现金流。”回想起当年的转型,王振波用了四个字:迫于生计。他说,传统的线下订单大多采用“赊账”模式,账期冗长甚至存在要不到钱的情况,这对小企业来说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2年、2013年那会儿,我拖欠着近50个工人3个月的工资,背着100多万元的外债,应付的款项比欠款还多。”
“互联网的特点是小单、快返。在线上做生意特别单纯,你付定金下单,我按期生产交货,没有赊账和库存压力问题。”从两三天接一单到一天接两三单,工厂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王振波也渐渐感受到“互联网制造”为工厂带来的新变化。
线上订单的加工模式和运作方法都跟传统的线下生产大不相同。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线上订单工期短、交货时间紧。通常,从一件衣服打样成功、在淘宝网站上挂出预售链接算起,工厂交付的时间只有一周。
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线上订单,王振波联合周边工厂,共享闲置产能。在这家“虚拟联合工厂”里,核心成员有9家,周边还有十几家厂,它们统一接单、集中打样,再按照每家工厂的生产情况分配单量,共享设备和人员。
“传统的服装生产分淡旺季,但在互联网上,所有的闲置资源都能统筹利用。”黄志强经营的桐乡市铭宸服饰有限公司是2015年第一批跟着王振波做线上订单的企业,他告诉记者,工厂现在全年无休,6月起就开始忙下半年的订单,这比传统旺季提前近2个月。
速度!速度!速度!
从王振波办公室窗户望出去,正对着一面墙,墙上渐次放大的字体写着 “速度!速度!速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王振波深谙电影《功夫》里火云邪神的这句台词,在他看来,互联网工厂的生命线就是“快”。
王振波的工厂里,体现速度的标语无处不在。
在“百纯”的打样中心,五六个年轻人围坐在电脑前,旁边的架子上挂着各式面料。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一块面料上都缝着一小块布,布上写着各式“代码”。
“这里标注的是面料密度、针织方法、成分,还有它们的回缩力等信息。”王振波解释,在传统生产中,打样一件衣服,必须先对面料的各种情况进行测试,通过两年多的数据积累,如今,这一环节能比原先节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在桐乡,一个打版师平均一天能完成1.35件打样,但在我们的打样中心,每人每天可以完成5件。”王振波说,快速是制胜关键。
为了更快一点,王振波还干了两件外人认为“愚蠢的事”:一是自己花钱研发“毛衣智造”APP,共享纱线等原材料;二是自己掏钱租了1500平方米的仓库,让毛纺厂提前把原料放在桐乡。眼下,这都是赔本的买卖。
“可这个仓库的存在,让我至少比同行快3天。”与传统线下下单后再采购原料的模式相比,毛纱仓库的存在,让王振波一接到订单就能迅速组织生产,至少能为企业生产节省3天时间。
此外,加工环节因为与合作伙伴共享闲置产能,完成订单时间也能快上2天至3天。“从前从接单到交付迟个一两天甚至三五天也是常有的事。互联网时代可不能这么随便,延迟一天交付就要赔付对方损失费。”王振波说。
从接单、备料、生产,加上舍得在物流环节下重金用最快的物流,同样一个版型,王振波的工厂至少比其他人快上7天至8天。“互联网时代,七八天时间能卖多少件衣服啊。”他说。
王振波说,线上出一个爆款,谁能提前几天上现货,谁就能成为赢家。去年,王振波的工厂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效率的提升,正为他们的“虚拟联合工厂”吸引到更多线上订单。
他回忆起2015年,自己曾拉着周边工厂的企业主们在样板桌前开过一次动员大会,呼吁大家转型线上,响应者不多。“他们还没有转变思维,觉得不甘心做小单。”转头,他又吐出一句良言:“互联网上哪有什么大单,但你卖好了,就是大单。”
从生产者转向服务者
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也让王振波和他的合作伙伴们从传统的订单生产者转型成为线上万千淘卖家的服务者。
“以前我们只管按单打样、生产,现在,我们不光涉及设计环节,还可以从面料、版型甚至是后期物流方面参与到整个产业链中。”桐乡市欧莉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国杉翻出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借助愈发多样化的设计师资源,工厂出产的针织品出现在国内多档综艺节目中,“不少明星穿的衣服就是我们生产的,不用怀疑我们的品质。”
在桐乡创业前,吴国杉曾在广东打工10年。在他看来,线上订单为企业带来的除了“细水长流”的利润,更是多方面的提升。比如,企业不再依赖于赊账式的线下订单求生存,而是选择有信誉的合作伙伴,针对中高端市场做生产。再比如,线上订单的版型五花八门,很多年轻的淘卖家甚至完全不清楚这样一张设计图是否有可能变成衣物就来接洽,而在众多的“不可能”中,企业通过尝试,完成了多款从未想过的设计版型,也与不断成长的淘卖家绑定成为合作伙伴。
同样得到提升的还有工人。吴国杉说,原先,工人们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现在,每个工人都熟悉生产的全流程,擅长每一个环节,技术工人占到工人总数的一半多,一个人就能分管10台机器。“你甚至要从分片上去判断一件衣服是否合格。”王振波说,传统生产中,工人们要等到整件衣服出来再检验,这意味着一到两天的停机,现在,他们已经能做到“见微知著”、机器不停机。
比起多一个、少一个订单,王振波更在意的是整个行业的提升。“近两年,从跟单到客服、生产管理,厂里来的都是大学生。”在他看来,毛衫行业仍旧处于低端,行业内的从业者也大多没有互联网思维,“必须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带来理想和愿景。”他说,不懂这个行业没关系,这个行业门槛不高,但需要更多新奇的想法,让生产环节不断减少、优化。
除了人才,数据可谓是打开传统产业升级之门的金钥匙。“你很难想象全国有多少机器在闲置,又有多少地方产能过剩。”在王振波看来,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的绊脚石,如果各环节数据能真正打通,资源能最大程度共享,实现C2F(顾客对工厂)而非B2B、B2C,才是真正的“Made in Internet”。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