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民政局救助站悉心救助河南籍流浪人员
浙江在线4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通讯员 王方)近日,应六能、蒋能浩等5人一脸倦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宁海。他们刚刚结束一项特殊的任务,3天驱车3000多公里,护送在外流浪16年的河南人梅新国与一位湖北籍精神病患者回家。
故事还得从一个平常的早晨说起。3月28日早晨7时30分,宁海县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六能正在吃早点,恰好瞥见兴海中路的垃圾桶旁,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正在翻寻垃圾,抓到能吃的就塞到嘴里狼吞虎咽。应六能快步上前询问,流浪汉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言语含糊不清。只听清他姓梅,1963年出生,从东北一路流浪至此。应六能一边向救助站汇报情况,一边致电110指挥中心请求协助。在工作人员和民警的劝说下,这名流浪者来到了救助站。
洗净身上污垢、换上新衣服,吃过早饭之后,他精神明显好了许多。心情平缓之后,他渐渐打开话匣子。他叫梅新国,是河南息县人,一路流浪历经坎坷。他原本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2001年,听老乡说外出打工能赚钱,没想到迎接他的居然是一个噩梦。他被骗到黑龙江一个砖窑打黑工,食不果腹、没日没夜干活,整整12年。他曾经试过逃跑,却被抓回来之后一顿打。4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带着苦难和伤痕,梅新国终于逃了出来。梅新国没想到,在度过了无数个饥肠辘辘的漫漫长夜之后,在宁海的一次偶遇,竟改变了他的命运。
按照程序,救助站只需要核实身份,就能送他回家了。但就在这个关键环节,却卡了壳。救助站通过公安部门联系河南息县公安局,当地却查不到梅新国的户籍。会不会是梅新国的方言太难懂,搞错名字?或是他在逃跑时被打伤过脑袋,丧失记忆?而且他还不识字,姓名和住址都不会写。这时,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建议从他的家人入手。
根据梅新国含糊的口音,工作人员得知他的妻子叫蒋秀荣,还有一个弟弟叫梅新华。救助站赶紧联系息县公安局,拿到蒋秀荣和梅新华的照片。16年未见,梅新国盯着手里亲人的照片,定睛一看,突然双眼发亮,大喊起来:“阿弟,是我的阿弟!”
在梅新国杳无音讯的16年间,家人曾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向公安机关报案,用尽一切办法,屡次失望而归。梅新国下落不明满3年后,当地公安局注销了他的户口。老母亲不见儿子归,撒手人寰;妻子也带着儿子,改嫁他乡……
3月28日晚,救助站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联系方式,拨通了息县关店乡吕湾村村书记傅某的电话。傅书记闻讯大吃一惊,马上叫来了梅新华。兄弟俩在电话两头整整哭了一分多钟,引得身边人红了眼圈。
听到梅新国的消息,远在河南的一家人几乎一夜未睡。第二天一大早,大女儿梅燕等8人动身赶到宁海。远远看到父亲的那一刻,梅燕哭着奔上前。16年的光阴,小丫头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一时间,梅新国没反应过来,看着风尘仆仆的两个女儿、儿子、女婿和小外孙,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按照规定,流浪乞讨人员不能直接由家属接回,应由当地救助站与公安部门一起送返。于是,家人先行返程,梅新国在救助站舒心住了9天。4月5日傍晚,梅新国与另一位送返湖北的精神病患者同乘的救助车,驶进暮霭之中。宁海民政、公安5名工作人员驱车3000公里,耗时3天3夜,将两人送回日思夜想的故乡。
一群普通的救助人、一次简单的邂逅,温暖的不仅仅是远方的家人,还有这个社会。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