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整治婚丧礼俗 一纸禁令“砍掉”10亿元“人情债”
浙江在线6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县委报道组 陈光曙)炖萝卜、拌冰菜、炒木耳……没有白酒没有肉,从各地赶来的亲戚围坐在15桌素宴前热闹地聊天。6月7日下午在村文化礼堂摆设的这场宴席,成为象山县新桥镇五兴村“有史以来”第一场为丧礼而办的全素宴。不足5000元的总成本,以前或许只够置办1桌酒席。
“要是像以前那样大操大办,不知道要再浪费多少钱!”宴席的操办者、五兴村首任红白理事会会长钱同建感叹,县里整治婚丧礼俗,解决了不知多少人的“心病”,民风变化来之不易。而根据象山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通过整治婚丧礼俗,仅2016年为群众累计节省的操办资金和礼金至少有10亿元。
旧俗:家里烧柴灶,出门充大佬
(象山县新桥镇工作人员到五兴村张贴《象山县婚丧礼俗整治举报管理办法》。)
如果不是因为跟村老人协会集体活动的计划有冲突,岳母从去世到入土为安的时间会从现在的4天缩到3天。丧礼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办完,在钱同建的印象中从来没有过。他说,以前村里人去世至少停柩7天,甚至达到近一个月。“死人不安生,活人也不安宁”,除了停柩期间的大吃大喝,出殡当天几十辆汽车组成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堆成山的花圈、纸人被一把大火烧个精光。
比丧事排场更大的是婚宴。“丧事排场越大,越能体现子女的孝心;喜事酒席越丰盛,越能显得有面子。”前几年,钱同建的儿子结婚,他亲手操办了40多桌宴席,每桌成本四五千元。钱同建说,按照以往的风俗习惯,婚丧宴席操办者至少花费十几万元。而参加宴席的亲朋好友为显“情义”,自然少不了送上厚厚的礼金红包。
象山人把婚丧嫁娶的礼金称为“人情”,其“行情”超乎想象:农村至少1600元,城区2000元起!“我十几年前结婚时就是人均1200元的‘人情’。”象山新桥镇宣传委员宓盈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这种风气在象山由来已久,以前每到“结婚季”,发到手的工资还不够送“人情”。
“什么都可以丢,但是面子不能丢。”一位乡镇干部的话道破天机。在当地的乡镇和农村,村民遇到婚丧嫁娶特别热衷于邀请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到场,觉得这样有面子。一些干部“碍于情面”,每年为此送出去的“人情”高达五六万元甚至10多万元。“人情”变成了“人情债”。用象山本地的话就是:家里烧柴灶,出门充大佬。
婚丧礼俗的旧风气不仅扭曲了人际关系,甚至影响到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一些路段三天两头有迎亲、送葬队伍放鞭炮,唢呐吹得震天响,周边住户深受其害。前两年还发生这样一件事:好不容易引进的一位人才提出辞职,原因竟然是“红包炸弹”太多,实在承受不住。
严规:抓关键少数,禁攀比之风
(钱同建操办岳母的丧礼,在文化礼堂内置办的全素宴。)
就在钱同建为岳母操办丧事时,五兴村文化礼堂外,新桥镇工作人员正在张贴新出台的《象山县婚丧礼俗整治举报管理办法》。从今年6月1日起,违规操办婚丧事宜的行为一旦被他人举报并被查实,举报者可最高获得1万元奖励。被举报范围包括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不按规定申报、公示,党员、干部赠送、收受非亲人员礼金、礼品等15种违规行为。
“奖励办法是对原有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象山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陈金裕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象山就注意到婚丧礼俗中攀比风、“人情债”等现象,2012年和2014年接连出台相关规定。2016年初,象山出台“一号文件”《关于开展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面向全社会发布《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婚丧礼俗整治的通告》,“倡导婚丧事简办,倡导不收、不送非亲人员礼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礼炮扰民,禁止封建迷信活动,规范整治婚丧用品市场”。象山专门成立由县委领导挂帅的婚丧礼俗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整治领导机构,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全县5万名党员和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签订承诺书,严格依纪依规操办婚丧事宜。
在整治过程中,象山组织民宗、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打击封建迷信活动,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有损市容行为。为及时掌握情况,还专门开发网络工作平台,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事前填写申报表,事后填写报告表。同时,将全县18个镇乡(街道)分为三个片区进行督导,督导小组清晨6时即赴殡仪馆蹲守,傍晚6时赴各婚宴场所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劝阻,对违规事件第一时间调查取证,责成相关单位启动处理程序。
“做任何事情都得先抓住关键少数。”陈金裕说,象山整治婚丧礼俗对群众是“倡导”,对党员干部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对象则划出明确“红线”: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宴席人数控制在300人以内,不允许赠送、收受非亲人员礼金;对大操大办、造成恶劣影响的“两代表一委员”提请相应领导机构撤销其资格。自去年4月1日开展婚丧礼俗整治以来,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县共操办婚丧事4624起,对其中没有执行新规的16起,所在乡镇、街道不仅被要求整改,县里的相关考核也将对其扣分,涉及的党员干部受到到党纪政纪处理。
新风:婚丧入村规,节俭成时尚
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鲍万根,今年5月母亲去世后,只请来本家亲友参加丧礼;宁波海达针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琪,小儿子结婚时“被迫”收下一大堆礼金,第二天自己开车挨家挨户去退……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起初对婚丧礼俗整治工作不理解的人慢慢转变了观念,也切身感受到“人情”骤减后生活压力小了很多。婚丧礼俗整治逐步从政府主导走向了群众自律,从关键少数走向了普通村民。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将婚丧礼俗事宜纳入村规民约。
不喝单瓶50元以上的白酒,不上鲍鱼、海参、象鼻蚌等名贵菜品……新桥镇以关头村简办婚丧宴席为试点,创新推广“三个自己”,即吃自己养的,喝自己酿的,吃自己种的,并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准备了12套菜单,杜绝铺张浪费。“全镇28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以前村干部去劝说村民新事新办,经常会被主人家骂出来。现在村民家里有红白事,会主动打电话请红白理事会来记账、监督。”镇宣传委员宓盈说。
在整治婚丧礼俗的过程中,西周镇还出台了“新三规”,规定正餐每桌菜价不得超过800元,“人情”不得高于800元,今年以来已在全镇各村进行推广。陈金裕给记者算了笔账: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4月至年底,象山全县共举办2917场婚丧宴席。按照以前风俗,每场宴席有40-60桌,每桌餐标大约3000元,前来赴宴的客人人均2000元“人情”;婚丧礼俗整治开始后,每场宴席只有20桌甚至更少,每桌餐标1000元以下,亲戚间“人情”大都在500-800元。粗略一算,仅这段时间群众累计节省的操办资金和“人情”,至少有10亿元。
整治婚丧礼俗,节约下来的是金钱,保留下来的是真情。人们发现,婚礼虽然简朴了,现场的喜庆和热闹没打折扣;丧事没有纸糊的“别墅”和“轿车”,子女对老人的哀思依然情真意切。陋习旧俗逐渐消逝,文明乡风日益清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比以前显得更加纯粹。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