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专题频道 > 专题稿件 正文

聚焦新余“工小美”

夏布、夏秀精妙绝伦 新余民间传统工艺发展有方

发布时间:2016-12-26 08:25:2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浙江在线记者 张静

  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静)12月23日及24日,“借双慧眼看‘工小美’”2016年全国重点网媒新余行采访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江西省首家刺绣博物馆——夏步绣博物馆,及昌坊旅游度假村,探访了夏绣和夏布的制作工艺,精美绝伦的夏绣及夏布让随行记者赞不绝口。

  夏布绣:既有自然清新的现代审美,又具意雅境远的历史追溯

  12月23日,记者团来到江西省首家刺绣博物馆——夏步绣博物馆,手工艺精良的夏布绣作品,让记者们叹为观止。据了解,夏布绣是以中国夏布为绣地,以材质命名的绣种,俗称“麻布刺绣”,起源于北宋,流传于民间。夏布绣艺术,是以夏布艺术和刺绣艺术相融合的手工艺术。夏布绣的特征是在刺绣过程中通过线条排列的粗细疏密及虚与实的交替互动来表现物象形态,纵横交错的线条在构成物象形态时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似虚非虚、似实非实、若隐若现,使画面具有虚实、深浅、明暗的变化,形成材质绣织肌理美与物体空间的和谐统一。

  夏布绣融合夏布自然的肌理及水墨丹青的绘画神韵,使夏布绣作品色泽古朴,典雅深沉,绣地的特性和夏布绣特有的刺绣工艺及灵活多变的针法,组成了夏布绣作品独有的语言体系,体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蘊,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据悉,新余市夏布刺绣产业发展项目已入选全国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并纳入国家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在规划创意、对接推介、投资融资、人才培养、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国家重点扶持,并支持优先申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为夏绣成为中国第五大名绣又注入了新动力。

  夏布坊:位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艺传承引人深思

  夏布坊坐落在一座优美、古老的庭院中,夏布制作的程序繁复,需经过打麻、绩纱、经纱、刷布、织造五道工序。并且,夏布的制作对空气湿度要求很高,因此村民在织布时,都用塑料罩住,以保证布匹处在合适的湿度中。在夏布坊,多为村里的老年人,现年85岁的李奶奶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既有收入,又锻炼筋骨”。

  夏布坊于2007年在原地基础上动土重建。新建的夏布坊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式古建筑。坊内设有上浆刷布场、织布房、绩纱房、经纱房、展品房和接待室等。

  据悉,分宜县双林镇被誉为“中国夏布之乡”,而下院村、麻田村和昌坊村双林镇是夏布的三个原产村。昌坊村后是旱土,苎麻成片,村民从南宋时期就开始了破麻织夏布渊源文化,是当地夏布发祥地。

  昌坊村夏布坊始建于清朝光绪27年即1901年,由尊长公昌光照召集本村几家富裕户“聚会”(相当于现今集资)兴建。“由于夏布原料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和化学纤维不同,无法用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手工进行,所以夏布制作手工技艺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注意到,夏布坊内几乎都是老人,鲜见年轻人身影。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夏布只能人工操作,制作工艺繁复,年轻人都不愿意尝试。那么如何实现夏布这项传统工艺的传承,工作人员表示,当地会选出一些年轻人学习夏布制作工艺,以保证这项文化遗产不会失传。

 

标签:江西编辑:张静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