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右侧二维码

可下载“浙江舆情”APP

  • 安卓版
  • IOS版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舆情网 > 舆情解读 正文

对3个月前省委布置的这件大事,浙商大佬有话说……

发布时间:2017-09-07 09:29:3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佳莹

  浙江在线9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佳莹)“一带一路”可以说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尤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后,打造“一带一路”黄金段、新起点、战略枢纽等各地参与“一带一路”时的各式定位不时见诸报端,可见各省市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9月6日,涌金君参加了名为“打造‘一带一路’浙江样板”的座谈会,会上认为,打造“一带一路”浙江样板的条件已基本具备。那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以来,浙江对接“一带一路”的脉络如何?参与“一带一路”,浙江有哪几手值得称道?当前,又有哪些坎需要迈过?

  对接“一带一路”浙江哪几手值得称道

  今年5月14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倡议开启全新阶段。

  浙江值得称道的“第一手”,便是在论坛后及时统一思想,明确新定位。在论坛举行三周后,6月6日上午,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一带一路”专题学习会。省委书记车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统领浙江新一轮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勇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当时,涌金君就在现场,学习会当日请来的主讲人是“一带一路”规划牵头起草人、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一带一路’不是一条带,也不是一条路,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一带一路’,我认为是旗帜二字,即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共赢发展的旗帜,在世界各国寻找发展方向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举起了旗帜。”欧晓理清晰梳理了“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的全过程,阐述了何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可谓厘清了发展逻辑,补上了认识短板,形成了思想自觉。

  在这次学习会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明确浙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问题。为何最终浙江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

  涌金君留心到,学习会上分析,从全国各省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看,有的提中心,有的提核心区,也有的提黄金段。从理论上分析,中心一般指占主导和控制地位的地区、事物之间联系的最主要环节;枢纽则是指冲要的地点、事物之间联系的关键环节,通常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形成。评价中心看首位度,评价枢纽主要看连接度,连接度决定枢纽的开放水平和影响力。无疑,枢纽这个目标,最能体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本质要求,也最能体现浙江的条件和优势。

  如果说“第一手”是思想自觉,“第二手”可谓是行动自觉。学习会举行两天后,6月8日,省委省政府班子赶赴宁波,召开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会,现场14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660多亿元,浙江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和资本,践行“一带一路”。

  而到了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围绕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开放强省的导向,建立了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1+X”领导体制。

  涌金君注意到,这一“1+X”领导体制首次提议也是在6月的学习会上。彼时,浙江已成立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自贸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战略举措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省内重大战略举措,也都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存在力量比较分散,相关工作难以统筹层次的弊端。新领导体制的建立,使得当前浙江诸多战略举措和改革试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得以明确。

  从思想定位到具体实践,再到体制机制保障,浙江以清晰的思路和明快的节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此才能在9月,顺理成章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浙江样板。

  打造浙江样板底气何在

  敢于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浙江样板,浙江有着自己的底气。

  2014年至2016年,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3195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从9.6%提升到11.1%;对沿线国家投资额累计达128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比重从15.8%提升到44.4%。涌金君也从杭州海关了解到,2015年和2016年,浙江对全国“一带一路”进出口的增长贡献率均居全国首位。

  ➪论重大改革落地

  浙江取得了浙江自贸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等一批体制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的工作成果。

  ➪论重大平台建设

  浙江已有4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并正积极争取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升级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浙江也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捷克站建设,打造我省对接捷克、辐射中东欧的对外开放综合体。

  ➪论工作保障力度

  浙江出台了《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保障;成功设立50亿元规模的浙江丝路产业基金,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资本支持;成立境外经贸活动风险防控和处置领导小组,有效控制、应对、处置企业境外经贸活动风险。

  如果说数字、平台是人有我优的优势,那么民营经济则是浙江有别于他的最大底气。“浙江民营资本、民营企业是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最大亮点。”早在5月13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介绍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时,浙江省有关领导便如是说。

  今天的座谈会上,正泰集团南存辉、华立集团汪力成、恒逸集团邱建林等民营企业家济济一堂,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座谈会上,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对“走出去”不同阶段的一番分析让涌金君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浙江民营企业最初选择“走出去”,是因为碰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出口越来越难,故而选择“销地产”,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设立机构,避免贸易壁垒,华立正是在十几年里完成了全球五大洲销售服务机构、制造基地、研发机构的布局。而2.0版本则从最初简单的建立制造工厂、开发工业地产,升级到提供金融、物流、人力、法务等全方位服务。

  如今,他们正在泰国摸索“走出去”的3.0版本,建起东盟中企区域总部,为中国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跨行业企业提供深度投资泰国和东盟的投融资相关服务,包括设立区域总部、区域营销中心、研发中心、投融资中心。

  打造“一带一路”浙江样板的底气,正是源于像汪力成这样在不断“走出去”过程中,积极创新,善于总结再创新的民营企业家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所说,民营企业不仅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方面有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一些敏感地区和领域也更易被接受,具有开拓海外市场的独特优势。

  打造样板还要迈过哪些坎

  如果仔细梳理此次座谈会上企业家们提出的困难和建议,大抵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便是期待加大金融扶持,尤其在进出口信贷上。

  与会企业期待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政策扶持的品种上放松限制,在贷款规模上可以不断扩容,在政策利息上可以加大优惠力度,让民营企业有能力、有勇气走出去。

  涌金君了解到,此前也有企业反映,因为国内银行对国外资产信息难以把握,信息不对称,普遍不接受企业将境外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物,故而缺少针对境外资产的担保机制,这便使得在海外发展较好的企业可担保资产远小于实际资产,融资难度较大。

  其次便是期待加强信息共享。

  在座谈会上,不少企业家建议政府和金融机构增加在法律、外汇、经贸等各领域的培训指导。涌金君了解到,当前,“走出去”已然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然而常年在国内发展的企业,面临陌生的海外市场时,往往苦于相关信息不充分,担心盲目决策,增大投资风险。故而期待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设立跨国经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资信调查、信用评级、行业风险分析、国别信息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

  此外,政策便利也是企业家关注较多的方面。

  南存辉便在座谈会上建议,对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海外投资,在外管和外汇政策上应给与支持,简化审批和备案手续,加快企业投资并购和项目落地。


标签:浙商编辑:沈韩宇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