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来了!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加分项要取消
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刘丹丹)12月27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浙江中考改革正式启动,将在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方法、考试招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中考改革从全省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二、初三年级在校生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中考改革由省制定政策和考试说明,中考命题权、施考权、阅卷权等已下放给设区市。
通过中考改革,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和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以后到底怎么考试?对中学生产生哪些影响?浙江在线记者第一时间从省教育厅打探到了消息。
谁考?
根据《意见》,初中阶段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所有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取消原保送生和直升生可以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规定,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考哪些?
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简称为“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六科作为统一考试科目;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考试标准和要求,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我省在2004年全面建立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取消了毕业考试,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
怎么考?
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的学业水平考试以省教育厅编制的《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
命题突出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命题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学科思维能力考查,加强对实践能力考查,2020年各地全面开展外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
学业考试可采取闭卷、开卷、开闭卷结合和机考等不同考试形式。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至0.75之间。其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分值不低于总分的5%。设区市自行组织命题,也可合作命题和委托省教育厅教研室命题。
怎么评价?
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
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侧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各类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可采取综合等第或折分方式计入总分,也可以采取品德表现加学生最优秀的其他1—2个维度的等第或折分方式计分。
学生品德表现采用写实描述的方式呈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的评价结果分三个等第,用A、B、C表示,分别代表“优秀”“合格”“需努力”。各维度评价等第比例由设区市教育局确定,学校根据要求实行总量控制。
到2020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成为学生毕业和各类招生的基本依据,注意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各个维度的独立意义。
怎么招生?
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形成全面考查、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制度,切实改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做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名额分配招生
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实行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
其中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分配比例从2018级学生开始不低于60%(现已经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应努力提高分配比例。招生名额要向农村初中倾斜。取消保送生招生。
2,实施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包括特长招生和特色招生两种方式,总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20%,其中特长招生控制在5%以内。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的特长项目,可以跨设区市实施招生。
3,改革统一招生
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一招生办法。
4,完善中职统一招生平台
按属地管理原则,把各类中职学校统一纳入市县同一招生平台有序招生。
怎么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招生行为,为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严禁擅自提前招生,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落实“减项、降分”要求,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
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本地范围内招生,未经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不得跨区域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继续实行跨区统筹招生。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执行取消“三限生”“借读生”规定,严禁挂靠学籍,做到“人籍一致”。
版权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舆情频道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8571-85311340